股民天地 > 使用技巧 > 赢在理念 > 正文
中科院基于自主研发芯片 打造软硬一体化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2019-5-28 10:12:05 作者:tangyuan  次阅读 分享到:

附:公司策略会交流纪要

Q&A:

1、公司发展历程?

传统宇航电子业务,SOC芯片/SIP模块和民用的芯片和微系统不一样,特点是高可靠、高性能、自主可控、小型化,民用更追求性价比,高存储和运算速度。以前公司是典型的民参军企业,参与国防工业的配套、航空航天器件供应。2014年开始受益于军民融合战略以及国家开始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商业航天,公司开始布局遥感微纳卫星。卫星分为导航星(美国的GPS,中国的北斗,欧洲的伽利略)、通信卫星(手机、广播、看电视相关)、对地观测卫星(遥感卫星)几类。导航定位星主要是政府主导,通信卫星运营还没完全商业化对外开放,遥感卫星领域民营企业可以做。国家从数据出口控制,精度不达到军用级以下,民营企业可以在这个水平做商用(大于0.5米)。公司今年4月份发射卫星,与去年的两颗卫星成功组网,目前“珠海一号”星座具备5天覆盖全球,进行定量遥感的能力。02组卫星的在轨调试、定标工作已基本完成。现在7颗在轨卫星运行正常。最终要达到34颗卫星组网的目标。1颗卫星也能观测到全球,只是受制于幅宽和轨道高度,重放周期较长,卫星96分钟飞一圈,卫星越多,分布在不同轨道面,重访时间缩短。这个卫星组网项目计划分两期,第一期16颗卫星,第二期18颗卫星。第一期提高覆盖能力(采集能力),第二期增加卫星种类,根据波长不同分不同种类卫星,成像载荷不一样。然后是地面站的建设(9个),覆盖全国的接收网络。

2、目前卫星及地面站的情况?

目前公司有4个地面接收天线,珠海2个,漠河2个,新疆石河子在建。未来公司将共投入34颗卫星,以形成完备的遥感卫星体系。目前公司正在进行“绿水青山一张图”项目,即为政府部门提供高频次的卫星动态监测服务,辅助管理单位掌握整个城市的运营管理,监控和检测农林牧渔、市政园林、国土、交通、海洋等方面。业务开展通过卫星遥感、航天遥感、地面遥感等全面技术手段,目前能够做到其他同业难以覆盖的部分。

卫星发射到数据正常使用需要在轨的调试,到使用是今年10月份,前阶段做了高光谱卫星数据的发布。去年两个是实验卫星(一颗1000+万),制造环节、发射、数据传输、处理、分发等环节要先跑通。

3、卫星成本及寿命?折旧?

高光谱卫星从制造到发射,是5000万以内/颗,其中制造费用3000万左右/颗。寿命5-8年。卫星制造成本构成分硬件和软件部分。软件分20年摊销,硬件分5年摊销。

4、为什么公司的卫星成本那么低?

卫星主要是平台(通用的电力系统、控制系统、动力系统等)和载荷(摄像头等功能装备仪器),大卫星会载荷很多传感器,微小卫星是100公斤左右的中地轨道卫星。体积小制造成本和发射成本会比较低。

公司是做器件起家的,核心器件自主供应的,能降低成本。

相比大卫星,商用卫星低成本、小型化、便于布局组网。

5、卫星怎么制造?

卫星项目是个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协调整合的过程,公司负责星座的总体架构、指标设计以及部分核心的SOC、SIP、系统级器件,平台、载荷、总装通过委外合作的方式完成,发射委托国内有商业发射能力的型号火箭完成,发射后公司对卫星进行运营管理。

第一批卫星的总装和平台给东方红(中国卫星)做,第二批给哈工大做,载荷(相机)给长光所做,部件完成后交给哈工大总装。第一次发射搭载航天8院的长征4号乙火箭,第二次是航天1院长征11号火箭,这次是公司自己定制的火箭。搭载发射不能自己选择轨道,自主发射可以自己选择,能计算最高的采集效率。

6、发射卫星需要牌照吗?

制造环节委托时需要一些研制资质,发射需要审批,卫星上去后要申请轨道,往地面传输的频率要申请,数据的分发(低于0.5米精度要报批)。

7、同一个轨道发射几颗卫星有限制吗?

轨道被占用就不能再发射了。全球国际电联会负责频率、国际空间轨道等的规划,工信部下面的无线电管委会负责频率。美国有些公司就发射小卫星占用轨道资源。

目前全球在轨卫星是1980颗(截至2018年4月),对地观测卫星是660+颗。目前能发射的国家不多,包括中国、美国、俄罗斯和一些欧洲国家。

8、现在还有谁在做遥感卫星运营?

长光所长光卫星公司(做载荷起家,计划有10几颗)、航天科技集团高景一号(计划10几+X)、北京二十一世纪(卫星在国外制造国外发射国外运营)。各家均需要逐步完善。

9、组网后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通过卫星组网,形成高时空分辨率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处理能力,对政府单位、行业企业、大众消费等客户提供卫星数据和基于遥感卫星数据的应用服务。当然我们的卫星可以租用,但租用的人要有接收能力,要自建接收终端。目前的用户中包括政府和军方。军方也有自己的卫星,卫星再多也难做到实时,需要调用民方的卫星。还有行业用户,如保险行业,用于保险的定损(农业保险)、电力行业(线路养护巡检、线路规划和选址)、海洋养殖等。

10、大数据服务如何定价?

以珠海市级政府为单位,提供一年服务(国土资源、环境、农业林业的检测等),将近1亿/年。

11、为什么政府会给这么多钱?

每个地方政府都有提升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的需求,基本都有成立专门的公司做智慧城市运营,例如政府全城安防系统、wifi的建设。

12、美国商用化模式?

美国的模式更加成熟,分两个层级,数据获取层和应用层基本分开,一个端做数据采集(在国内很难打通,因为下游应用还没打开),另一个端做针对不同行业的应用。谷歌也有自己的卫星。

13、公司目前的在手订单情况?

目前在手确定的有2千万订单。年底的下一批订单比较稳定,但暂时确认不了金额,具体有两个:

(1)已签约山西国家电网下属的子公司合计15000万元左右订单,今年或确认小部分营收。具体看:该项目为山西国家电网项目,包括建设地基站,制造卫星,并提供数据服务,项目建成后所有权将移交给国网,而国家电网将使用项目做巡线检测,例如航天遥感高山选址,以替代危险的人工测量作业(无人机成本高,而且扫描面积有限)。

(2)第二个订单为珠海市政府“绿水青山一张图”,目前正在洽谈。该项目包含国土应用、交通应用、气象应用、环保应用、地下管线等打包应用服务。一个地级政府订单规模在8千万至1个亿,根据政府每年投入国土、商业、林业、城管、海洋的监测数据采购量汇集测算,如珠海政府需求约8000万,根据每个地市政府的需求不同,经费设置也不一样,项目具有很强的复制性,由集团层面与政府商谈,集团子公司负责执行。

14、珠海1年将近1亿的服务费能持续吗?

1亿包括前期系统搭建费用,对于政府部门用户最终需要呈现的是专题报告和治理方案,不同部门都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去获得自己部门需要的数据。系统搭建大概2000-3000万,后续服务费大概5000-7000万/年。

15、公司自己发射卫星的优势?

相比国企,卫星制造发射低成本商用优势,数据采集成本和人员运营成本、数据处理团队费用各环节能将成本控制得比较低。

卫星组网不是目的,最核心的的最终要提供服务才能持续盈利。美国的应用比较成熟,例如金融期货的公司会采购一些农作物估产的数据。

16、卫星大数据应用市场如何拓展?先形成标杆效应。在珠海成功后再往广东省拓展。近几年也在青岛、贵阳等地方布局。

17、公司业务与华测导航等公司的差异?

华测导航业务主要是地面导航接收设备为主,提供高精度的地理信息服务,在接收机的接收精度更高。

公司的运营模式是航天航空遥感,随着卫星数量增加,扫描效果更好,未来34颗卫星投入后可以做到随时扫描对地监测(卫星数量不影响覆盖面积,均可以覆盖全球,只是覆盖频度和时效)

18:卫星监测服务会不会替代地理测绘等?

不会,卫星监测只是一种手段,不能做所有服务。精细化的可以通过航拍队伍。地面还有做水质提取等服务,构成天空地一体化的监测。政府单位应用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19、公司现金流情况?

目前,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收入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收入、国有大中型企业收入,不存在不能回收的情况,但可能会拖欠,公司卫星项目目前由募集资金投入,后期服务不会占用太多现金流,更多是人工费用。未来公司将根据不同业务板块,开展集团化经营,各项业务下沉到子公司。

20、未来发展情况?

未来三年发展看,公司将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卫星大数据服务平台运营商,占据测绘地理信息行业领先地位。目前公司将开始集团化。现有三类业务,宇航电子业务保持稳健运行,正在下沉子公司;卫星大数据业务弹性最大,若珠海这个样本打造出来后,可在其他城市复制,预计明年至少发射5颗卫星,公司为此已融资10.8亿;第三类业务是人工智能板块,主要是致力于宇航人工智能芯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相关内容: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由该院牵头实施的中科院“第二粮仓”十三五重大突...
2018-11-1 9:33:32
4月9日,中国恒大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合作协议,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和中国科学院院长...
2018-4-10 10:39:22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和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项目组3月2日发布的《中国...
2018-3-5 15:28:41
从中国科学院获悉,该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王立平研究员和薛群基院士团队成功研制...
2017-9-27 9:25:26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6月6日指出,雄安新...
2017-6-7 9:01:10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12014895号-3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