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台型的主要特点
A、K线组合形态在总体上成横向排列;
B、通常在10个交易日内构筑完毕(偶尔会超出);
C、10日均线保持向上势头(对横向移动的5日均线起到助长作用);
D、在平台构筑的尾声一般(并不绝对)会出现“地量小K线”现象。
我们看到目前指数走势是多么标准的平台型!!!
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实战中并不是总能遇到如此标准的平台走势,大家千万不要照本宣科。一定要充分了解每个价格形态形成的本质。就这个形态来说,关键在于股价的横向移动和其洗盘整理的本质。如果能够满足这两点,即便它并不完全和这个形态的常见特点相吻合,也可以作为平台盘整来对待。
当股价运行一段时间后,因为某些原因而不能延续以前的趋势,进而在一段价 格范围内波动,产生横盘或一定幅度的整理,形成一个价格平台。而后,股价突破 这个平台(可能是上涨突破,也可能是下跌突破),叫作平台突破。
平台突破形态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形态,根据其所处位置不同,可分为平台 向上突破形态和平台向下突破形态。
平台向上突破形态出现于股价上涨的起始,也称为“平地惊雷”;平台向下突破形态出现于股价下跌的起始,也叫“高台跳水”。平台突破形态基本上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长期盘整形成的平台部分,该部分成交量比较小, 股价波动幅度比较不大;
第二部分是平台突破后的上涨或下跌部分,该部分成 交量急剧放大,且股价呈单边走势。
平台向上突破形态的形成过程是:股价一直在低位徘徊,成交量稀少,股 价呈窄幅波动,由于长期无主力关注,投资者很难从其股价波动中获取差价, 因而渐渐被市场遗忘。但经过长期整理,形成了坚实的平台底部,主力也从这 个整理中得到了非常丰厚的底部筹码,忽然有一天,成交量急剧放大,股价被 迅速推高。
平台向下突破形态是与平台向上突破形态相对应的空头形态,其形成过程 与平台向上突破形态有点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在平台向下突破形态中,主力 已经控制了非常多的筹码,但由于其他原因,主力已难以维持股价的高位盘整 不得已向下突破。其形成过程是:股价经过大幅拉升后,股价逐步回落到某一高位,主力为了达到出货的目的,刻意在这一高位维持股价的横盘整理,形成 一个高位平台诱使投资者接受其价位。
而平台突破形态的量度幅度与其平台的长度有关。股谚云:躺下去有多 长,站起来就有多高。一般来讲,股价在底部整理的时间越长,股价上涨的幅 度就越高,但对平台向下突破形态而言,则没有类似的规律,其下跌幅度一般 与其先前的涨幅有关。
平台突破类型:收盘价的突破
收盘价的突破是真正的突破。收盘价突破趋向线,是有效的突破,因而是 人市的信号。以下降趋向线即反压线为例,如果市价曾经冲破反压线,但收盘 价仍然低于反压线。这样的突破,被认为并非有效的突破,就是说反压线仍然 有效,市场的趋势依然未改。
同理,上升趋向线的突破,应看收盘价是否跌破趋向线。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趋向线突破之后,股价又回到原来的位 置上,这种情况就不是有效的突破相反往往是市场上的陷阱。
为了避免入市的错误,这里再给出几条判断真假突破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