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各个国家都严厉打击“老鼠仓”呢?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认为:“老鼠仓”实际上是用公募的基金或者基民的钱来为基金经理谋利的行为,这实际上是对基民以及整个市场投资者利益的侵害。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介绍,近年私募领域案件主要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涉案金额巨大;二是资金运作环节违规多发;三是资金募集环节违法手法多样。
其中,私募从业人员“老鼠仓”案件与过去几年相比呈现多发态势。权威统计显示,去年全年证监会共立案“老鼠仓”案件13件,立案数量同比减少60%,其中8起案件涉及私募从业人员“老鼠仓”,数量超过公募基金、保险资管、券商自营等传统多发领域。
而证监会新闻发言人也在通报私募专项执法工作进展时表示,将按照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的工作要求,继续加强私募基金监管执法力度,坚决打击私募基金领域违法乱象,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一家着名私募管理人接受了《国际金融报》的采访并就此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私募行业的监管也进一步趋向于规范化,这对阳光私募行业的长期发展是有利的。提高”老鼠仓“的处罚力度,对于借私募通道进行一些不规范业务的私募机构和管理人形成威慑,从制度上保证从业人员的诚信。进而加速私募行业洗牌,淘汰不诚信的管理人及私募机构,使得规范运行的私募机构能够尽快脱颖而出,也使得资金可以更安心的通过私募进入金融市场。”
理财知识小科普:
什么是老鼠仓?老鼠仓(Rat Trading)是一种无良经纪对客户不忠的“食价”做法。具体指庄家在用公有资金拉升股价之前,先用自己个人(机构负责人,操盘手及其亲属,关系户)的资金在低位建仓,待用公有资金拉升到高位后个人仓位率先卖出获利。
老鼠仓动机:
为了能顺利实现坐庄,市场中的一些主力庄家在临拉升股票前,往往会提前将一些消息通知相关的个人和机构,也有部分操盘手会将消息透露给亲朋好友,使他们在第二天早上集合竞价时,于极低的价格或跌停板处填买单,然后在竞价时或盘中瞬间把股价打下去,使预埋的买单得以成交。
老鼠仓就是一种财富转移的方式,是券商中某些人化公家资金为私人资金的一种方式,本质上与贪污、盗窃没有区别。着名的垃圾股也是着名的庄股东方电子和银广夏,不知道使多少老鼠仓神奇地变成了百万、千万、亿万富翁,那他们的钱从哪儿来得呢?看看中经开最后亏损累累、资不抵债的下场大家就明白了。中经开把从中小散户那里骗取来的钱、融来的钱、客户保证金再加上自己的老本,一股脑的全转到了老鼠仓的账上。
老鼠仓的判别方法
1、为了分清主力是否有出货的企图,可以采用当天涨幅作为筛选工具,判别主力是否急于拉升。经过测算当涨幅达到1.2%以上时最佳,这是主力急于拉升股价。
2、为了辨别主力是否有出货的空间。使用均线系统作为判断工具,“老鼠仓”形的K线形态成立当天的最低价要比5天移动平均价低7.9%。
3、为了判断主力是否有出货的量能,必须参考成交量。如果在上冲过程中量能放的过大过快,就要当心主力是否在出货,如果量能处于温和状态,那么,“老鼠仓”形的K线走势的最后一个技术条件也成立了。
老鼠仓形态的确立
这种K线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长下影线,另一种是大幅跳低开盘形成的长阳线
出现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