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分股潜在机会可期
根据2017年6月明晟公司公布的选择机制,以MSCI现有的国际中国指数为基准,可筛选出有望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222只A股股票。这些股票主要集中在金融和消费板块。按照申万一级行业排序,占比较高的行业有:银行占19.89%,非银金融占16.62%,食品饮料占8.12%,建筑装饰占6.19%,电子占4.64%,医药生物占4.57%,房地产占4.57%。
明晟公司的公告显示,自2017年6月以来,潜在纳入成分股经历了2017年8月、2017年11月、2018年2月共3次指数调整和成分变动。
中金公司表示,相比于MSCI新兴市场指数现有成分股,A股的潜在纳入成分股中的金融、可选消费、部分工业板块的估值更具吸引力,基本面也更加稳健。
摩根士丹利此前发布的报告表示,中国内地股市日益更受价值和基本面的驱动。从长期看,外资参与度将上升,将青睐消费股、能源股、某些材料股和服务于国内市场的科技股。
不仅外资参与度可期,国内公募基金也陆续布局MSCI指数主题产品。例如,4月10日结束募集的一只A股国际通指数基金不到1个月时间募集规模就超过49亿元,成为今年以来首募规模最大的指数基金。、
关注价值不忘成长
回顾2月中旬以来的市场表现,以上证50指数为代表的价值蓝筹板块整体表现纠结,而以创业板50指数为首的小盘成长板块则相对强势。
多家机构表示,随着A股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价值蓝筹将成为重配品种,有助于保持A股投资生态与理念偏向价值蓝筹的趋势。
另有观点认为,虽然在MSCI指数中,价值股将占据相当的比例,但随着全球市场中价值、成长界限的日益模糊,所谓“外资只买价值股”的认识并不正确。外资也可能的去主动发掘一些新的具有高成长属性的股票。多家机构表示,随着A股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未来将以价值股作为底仓,同时重点关注部分高成长个股。
3月14日,MSCI发布了12个新中国指数,其中包括3只全部A股指数、3只大盘股指数、4只中盘股指数、2只中小盘股指数,以扩大MSCI中国A股指数产品的覆盖范围,而且新的MSCI中国A股指数将不再局限于此前的大市值中国A股,中等市值的上市公司也将得到全面覆盖,并遵循MSCI全球可投资市场指数方法和港股通资格标准限制。
业内人士指出,在A股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之前,海外资金可能提前配置。沪港通、深港通北向资金的动向正是跟踪海外资金配置动向的重要参考。从深股通北上资金新进个股来看,今年以来新进43只个股,以“中小创”为主。据平安证券统计,目前深股通北上资金对创业板的持股量较年初增长21.73%。从这一角度看,价值蓝筹和成长类个股可能都有表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