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政策是一个临时性的政策,按文件规定,为期两年。如果政府不对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我认为降费会让基金不堪重负,预计养老金费率将在期满之后上调回到原来水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降低税费成为世界性的一个潮流,也在倒逼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尽快进行改革。
记者: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养老保险制度要坚持精算平衡,您认为应该用“精算平衡”来代替“再分配平衡”原因是什么?
郑秉文: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缴费型的制度,不是社会救助制度。既然缴费,就要算账,知道收入和支出的结构和缺口,并知道为什么,与参数设置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所以,这是保证制度健康的一个前提,如果制度本身不健康,在参数匹配的情况下,财政每年补贴几千亿元甚至更多,那就要寻找原因,研究一下既然参数匹配,为什么还存在缺口,这是养老金基数的ABC。在经济发展态势良好,财力还可以有所保障,但一旦经济下滑,实现这种保障的难度就比较大。
当前关于社保的公平理念有必要用“精算公平”代替“再分配公平”。精算本来是一个很专业的术语,写入三中全会文件,是从来没有过的。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历史进步,说明政府认识到保险制度要用精算平衡去约束。今年2月,我领衔翻译的《拯救未来:加拿大养老金“1997改革”纪实》出版并搞了发布式,只要大家翻翻这本书,就知道发达国家是如何进行制度建设的,就知道什么叫精算平衡。
精算平衡的含义是代际之间,当代和未来、收入和支出、退休和交费人之间的大平衡,各个参数之间要有基本的平衡关系。其中,实现和坚持多缴多得原则很重要,现在很少有人这么讲了,甚至反对多缴多得的原则,这是不应该的,即使在欧洲福利国家,他们的改革方向也是追求多缴多得。
所谓多缴多得,实际就是精算中性的意思,于是,精算中性带来崭新的公平观,多缴多得在目前我国社保制度下是一种先进的、拯救制度、锐意改革的公平观。精算公平和多缴多得,这个原则很可能与再分配公平相冲突,再分配公平往往意味着济贫,国家财政制度、税收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等应更多地负起责任来,而社会保险制度,为了使它的可持续性更好,在目前条件下,应强调精算公平,即强调多缴多得。
强调多缴多得,参保人满意,没有道德风险;制度收入也令人满意,因为在道德风险受到抑制的情况下,大家的缴费都是实实在在的,没有藏奸耍滑,这样,制度的收入就真实起来了,各个参数就匹配了,可持续性就提高了。
制度改革比单纯找钱更长远
记者: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准备之后,基本养老金投资运营今年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北京、上海、河南、云南、湖北、广西、陕西7个省市的3600亿元养老金已经签署合同,其中1370亿元已经到账并开始投资。当前进入市场的资金量是否达到了预期?为什么一些养老金结余大省仍然处于观望状态?
郑秉文:现在养老金投资运营的金额是远低于当时预期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统筹层次过低所导致的地方局部利益。从理论上来说,结余越多,基金贬值的风险就越大,地方政府就更应该有动力来投资运营养老金以实现保值增值,但实际的情况却恰恰相反,结余规模越大,地方利益就越大,资金拿到中央投资运营的阻力也就越大。
养老金投资运营是对养老金存量的改革,这些养老金都是通过财政专户放在地方银行里面,这其中是牵涉到很多利益的。参保人的利益和地方的利益在这个方面并不一致,一些地方政府、地方银行实际上并不太愿意把钱上交到中央来进行投资运营的。
记者: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一直都备受关注,2015年,个人账户的累计记账额已经高达4.7万亿元,下一步个人账户的改革应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