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站内文章:
软件用户服务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股民天地 >> 使用技巧 >> 赢在理念 >> 正文
2035年中国数字经济将创造4亿就业岗位
作者:huangli 更新时间:2017-1-12 10:07:59 点击数:
分享到:

数字经济会不会成为就业杀手?机器会不会夺走人的工作机会?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做出了一个非常乐观的预测:到2035年,中国数字经济总就业容量将从2015年的1.13亿个工作岗位增加到2035年的4.15亿个岗位,届时,光是阿里巴巴的贡献就将超过1亿个岗位。

1月10日,BCG在北京发布针对中国数字经济下的就业与人才研究报告,包含上篇《迈向2035:4亿数字经济就业的未来》及下篇《迈向2035:攻克数字经济下的人才战》。

BCG预测,到2035年,中国整体数字经济规模(e-GDP)将接近16万亿美元,对GDP的渗透率达48%,而在2015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1.4万亿美元和13%。根据BCG的定义,e-GDP包括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个人消费、政府支出、ICT投资、ICT设备出口净值、C2C等。

上述报告撰稿人之一、BCG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阮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强调,中国的e-GDP规模和渗透率在国际上均处于较高水平。

她指出,这背后主要有两个驱动因素:首先,中国没有发达国家的科技“包袱”。欧美从3G到4G到5G的每次升级都耗费了大量资本投入,因此,只有在完全用光技术能量后才会去升级,而在中国,有些地方直接从3G升级到5G,移动互联实现了跳跃性发展。

除此之外,她认为,中国人口众多、城市密度高,也是中国电商发达程度远远高于欧美的重要原因。“在中国,不论是物流,还是衍生行业,都可以发展得很好。因此,数字经济给就业带来的正向作用也将比发达国家更多。”

据BCG预测,在德国,由于机器人辅助生产、无人驾驶物流工具的应用,到2025年,将削减约61万个组装、包装和生产类岗位,但同时将在制造业信息和数据技术领域增加96万个新就业机会,由此,仍将净增35万个岗位。这相当于德国百年老店西门子的全球雇员人数。

“在中国,电商业务可以跳过互联网,直接进入手机支付。这就是为什么淘工厂、淘宝村、猪八戒网等自由职业平台会在中国出现。”阮芳说。

激活效应大于消减效应

世界银行发布的《2016年世界发展报告:数字红利》预测,中国目前55%-77%的就业岗位容易在未来因技能含量低而被技术取代,印度的比例为43%-69%,经合组织国家为57%。

对此,BCG报告指出,尽管部分就业领域会随着产业转型、商业模式变革消失,部分中低技能岗位也会被机器取代,但数字技术也会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就业方式,其激活效应将远远大于消减效应。

以零售业为例,阮芳指出,在中国私人消费领域,尽管线上渠道正冲击线下渠道,但线下零售店导购的需求仍在增长。“这一方面是由于线上线下的整合互补,共同推动整体消费需求高速增长;同时,线下服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定位得以提升,不再过多介绍产品基本信息,而是提供高度个性化的非标准服务。”

除了产业不断升级能够创造新的岗位,阮芳指出,未来的就业主力军将是“数字原住民”,他们对新技术有一种天生的能力,擅长完成多重任务,并无时无刻不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交流和人际互动。“他们对数字经济的适应性将更高,因此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下岗。”

BCG报告指出,越来越多职场新军选择成为“斜杠青年”(注: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中国目前的自由职业者超七成为85后。

劳动力市场高素质人才短缺

北京证券网
    
今日要闻
栏目48小时热点
全站48小时热点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12014895号-3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