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站内文章:
软件用户服务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股民天地 >> 使用技巧 >> 赢在理念 >> 正文
债券代持交易新规或将登台 证监会要求券商自查
作者:huangli 更新时间:2016-12-22 9:12:06 点击数:
分享到:

前述涉事券商的债券分析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12月21日债市开始企稳,A股也呈现小幅反弹,资金链紧张态势已暂时缓解。表面而言,此事已初步告一段落,但潜在的影响仍在蔓延。债券代持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否会发生变化,以信誉为基础的债券代持是否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以及新的交易规则是否登台,这都需债券行业从新定义。

日前有券商交易员向本报记者表达过担忧,其每月债券代持业务少则几十单,多则上百单,每单业务至少涉及5000万元。此次“萝卜章”事件发生后,他尤为担心日后该如何辨别公章的真伪,若出现类似问题,自家机构或要担责。“个人造假,机构是否需要承担责任?对于这一问题如果在国海事件之前业内还有争议的话,在此事件之后机构为其买单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被访的多位人士均认为,此次事件最应反思的是金融机构尤其是券商的风控问题。

“债券代持不是第一次出现问题,债市暴跌之下,债券代持的潜在问题将会显现。在牛市行情下,债券代持的交易双方可实现双赢。但一旦遭遇熊市,代持方遭受损失,若委托方不愿按照‘灰色’协议认账极则易出现纠纷,这一连串问题的背后是交易规则不完善。”一位中型券商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作为一个场外市场,债券代持最为重要的是中后台风控流程要足够强大,因为这毕竟不是集中的交易场所,有很多信息均遗漏在外会衍生出诸多“抽屉”协议。若是非标交易,那抽屉协议将会更多,隐藏的问题更大。

“此次事件表明,券商不仅应将看得见的业务纳入风控范围内,那些‘不显眼’的业务也需纳入内控中来。”首创证券研发部总经理王剑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由于代持业务量大,要实现一一鉴定协议真伪,必须将场外协议纳入电子托管系统。但是,集中化管理使场外市场透明化,这使债券代持业务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此外,前述固定收益部总经理表示,还可以通过增加一道工序的方式加强风控。“代持方的后台要与委托方的前台实现无缝对接,以此方法进行协议的核实。但双重核实使券商工作量增加了一倍,这也意味着其他业务的合同也可能存在类似问题。”

“刻章的真伪并非风控的关键。”王剑辉表示,其根本问题在于账户管理出了问题——为何仅需盖一道章这一项业务就能顺利完成?这表明券商应在业务往来、资金往来、财务管理和账户管理上堵塞漏洞。

债券代持新起点

此前有业内人士认为,国海证券的“萝卜章”事件将是债券代持业务上的一个转折点。那么历经此次磨难,债券代持何去何从?

“未来债券的长期代持或将不复存在。”前述固定收益部总经理表示,债券代持是一种常见的交易服务,代持时间,短则一周,长则数月。短期代持多是为缓解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动性紧张,是金融机构之间的正常交易行为。

但长期“养券”则处在灰色地带,上述固定收益部总经理表示:“让金融机构涉足其中动机多不纯。任何一个账户均有其投资规模的限制,让他人长期代持同时通过多次加杠杆的方式极易突破投资的限定规模,风控容易产生问题。短期代持有其合理性,但长期养券实则没有必要,未来监管层或限制债券代持的期限。”

更多的被访人士认为不能“因噎废食”。

纵览代持业务的发展。因丙类账户存在出现了利益输送,2013年左右债市遭遇集中整治,这是制度上存在的漏洞。与此相比,此次国海证券的事件仅是债券业务尤其是债券代持在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并非债券代持业务本身出现了问题,需在操作和风控等具体操作上加强监管和风控。王剑辉说:“债券代持本是金融机构之间通过相互支持,共同将这一蛋糕做大的结果,债券代持从此前的口头协议到框架协议再到单个协议,呈现出逐步规范发展的态势。从长远而言,国海证券的事件给行业内的人士上了新的一课。”


北京证券网
    
今日要闻
栏目48小时热点
全站48小时热点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12014895号-3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