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底基金业协会发布《基金业务外包服务指引(试行)》以来,券商、银行、基金公司、独立外包机构等多方力量角逐私募服务市场。经过两年的发展,大型券商等拥有得天独厚优势的机构已经切到大半个蛋糕,而一些小机构、外包服务商仍在寻求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私募服务行业竞争仍然很激烈,相关系统投入较大,而利润较薄,价格战此起彼伏。还有部分公募机构积极切入该领域,却并没有做大。
服务业务是辛苦活
价格竞争太激烈
虽然这两年私募服务市场发展如火如荼,券商、银行、基金公司、独立外包机构等群雄逐鹿,但业内人士多反映,相关业务的投入资金成本较大,但盈利情况却比较一般,而且行业竞争很激烈,有些机构甚至在打价格战。
“托管、外包的系统都是我们自己花钱买的,但我们向私募收取的费用非常低,利润很薄,基本不赚钱。而且,这两年我们的工作量是无敌的,投入的人力物力消耗很大。”华南某大型券商托管部人士告诉记者,相比券商其他业务,托管外包业务是个辛苦活,他们愿意承接,主要还是希望能争取到到私募分仓佣金。
记者向券商、私募机构了解到,目前某些大型券商单只产品打包收费(托管和外包一起)基本上是千分之二,股权、非标类的会更低一些;考虑到有些私募产品的规模较小,有些券商也会定5万元或者6万元的保底费用。
但也有华北某第三方机构反映,目前很多券商在打价格战,有些券商会把价格定得很低,比如千分之一、万分之五、万分之二等收费也存在。“外包机构的基础设施投入有门槛,不仅人员成本高,软件、IT开发也需要大量费用。本身外包费用就比管理费、托管费低很多,做的都是苦力活,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据了解,目前部分服务机构已萌生退意,但也有机构表示,私募服务业务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以量取胜,如果未来能通过较强的专业化服务,达到流水作业的程度,也还是有盈利空间。格上理财分析师赵旸表示,外包机构的利润与公司在外包方面所占的市场份额息息相关。格上理财数据显示,目前在已备案且有托管的私募基金中,招商证券托管的产品数量占比约15%,国泰君安证券占比约7%。
大券商优势明显
小机构寻找突围之道
除了费用问题,目前私募服务行业竞争相当激烈,券商等机构拥有天然优势,而部分外包服务机构却面临夹缝中求生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