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的要求,着力建设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湖北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中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的要求,发挥其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重庆市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发挥重庆战略支点和连接点重要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带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
四川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以及建设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的要求,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实现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
陕西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更好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带动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
自贸蓝皮书指出,自贸试验区的开放与管理经验如果能取得共识,则可在全国更多的区域性城市群进行推广,如此便可对国内区域协同发展的进程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西部三地首次入列试验区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三批扩容自贸试验区里,四川、重庆、陕西三地不负众望,代表西部地区首次入列自贸试验区。
进入自贸试验区试点,三地的舞台在哪里?
“这三个地方都存在一个共性,即一种概念的叠加,一个概念是西部,一个概念是‘一带一路’,同时三地又都是国家级新区的所在地,并且具备较高的科技研发、物流货运基础。”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但这三地又各具特色,比如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四川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腹地和重要支撑,重庆是西部地区门户城市。由于这三地具有代表性,将来自贸试验区的经验可以放到与其相似的地区进行复制。”
作为对接“一带一路”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区域,四川、重庆、陕西三地各自路径清晰、思路明确。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梁伟华就曾这样形容四川的独特优势,“我国已经打通从缅甸到印度洋的石油管道,有石油运输支撑、道路交通支撑,四川建设自贸区就有了基础。”
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刚则认为,“陕西自贸试验区在能源的产能合作、科教资源的交流对接以及军民融合等方面或将进行一些创新。陕西的外贸依存度只有10%,发展空间比较大,进出口主要集聚在西安,在外贸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陕西外贸增速还是保持在第一方阵。”
而对于直辖市重庆而言,其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投资和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着力探索符合国际化要求的跨境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成为西部内陆地区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