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旗自2010年以来共有50多个村进行了棚户区改造,但至今全部交付使用并回迁完成的仅5个。”近日,内蒙古杭锦后旗住建局范主任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说。
6年前,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一场声势浩大的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拉开帷幕。作为贫困县的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也顺应这一号召,自推行棚户区改造工程已经有6年,如今留下的却仍旧是大片待拆、待建、待回迁的“半拉子”工程。
《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发现,受制于资金、拆迁、市场大环境等影响,当初因“棚改招商”而来的大大小小开发商、建筑商、材料供应商等一齐陷入困境,停工、烂尾,无资质、涉违规等现象不断涌现。
拆迁户6年仍未回家
距离内蒙古自治区发出《关于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已6年有余,当时出于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和拉动投资促进消费的目的,内蒙古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其规定总建设任务目标为6309.4万平方米,将解决93.3万户居民住房困难问题,总投资约1012亿元。其中根据自治区核实各盟市上报的城市棚户区改造任务,仅在2010~2012年间,尚需改造的棚户区总规模就达49.49万、3765.4万平方米,共需投资640亿元。
但是随着内蒙古自治区发出的新通知(内政发(2013)5号文)要求,免收土地出让金政策戛然而止,一时间轰轰烈烈开展两年半的棚改工程开始不断降温。
作为年财政收入仅9.42亿元,但支出却高达24.59亿元的省级贫困县杭锦后旗来说,要想接盘剩余的棚改任务似乎遥不可及。“全旗自2010年以来共有50多个村进行了棚户区改造,但至今全部交付使用并回迁完成的仅5个。”杭锦后旗住建局范主任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说。
记者驱车在县城中穿梭时也发现,目之所及便是拆迁、在建和停工之景,拆迁进行到一半的村庄与新建楼房社区相互交错,已经停工和烂尾的在建楼房裸露出钢筋水泥锈迹斑斑。部分项目施工现场因长期无人打理而成为停车场,即便是在建项目施工人员也寥寥无几。
“从2010年政府就开始动员拆迁、征地,到如今已经6年多了,全村300多户无一住上回迁房,只能靠租房在外漂泊。而且这期间的租房费用开发商按照6000元/年的标准也只给了2年,此后再无人承担只能自掏腰包。”杭锦后旗陕坝镇园子渠名都多位居民说。
除园子渠棚改项目外,位于县城奋斗小学东侧的温馨园小区棚改项目亦是如此。据村民介绍,棚改至今已经5年多了,但是村里还有一半左右尚未拆迁,虽然已拆迁的居民大部分已经实现回迁,但开发商资金链断裂致使北侧的高层住宅楼烂尾,所以仍旧有人在外租房。
“公司之前资金链断裂已经无力支付回迁户在外的租房费用。”棚改开发商之一、内蒙古天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旗公司”)负责人唐存禄向记者证实。上述住建局范主任也坦诚:“主要原因是村民讨价还价拆不下去和棚改资金缺口太大,而杭锦后旗作为贫困县本就财政薄弱,也对此无能为力。”
数据打架资质存疑
因棚改而头疼的并非当地居民一方,与此相关的开发商、建筑商等也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以园子渠名都项目为例,先期开发商为天旗公司,而后期经天旗公司引入的现开发商为巴彦淖尔市圣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帛公司”)。建筑商为中百利呈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和辽宁光大建设工程有限公司。2013年8月和2015年7月、12月,上述两家建筑商先后与天旗公司、圣帛公司签订建筑承包合同,合计总建筑面积为40万平方米。
“当我支付了67万元保证金并且进场施工后才了解到,棚改总建筑面积却仅有3万多平方米,多余的建筑面积实际上是开发商自己的商品房。”辽宁光大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高松亭说。
那么究竟棚改项目园子渠名都总建筑面积是多少?记者实地走访施工现场发现,其大门口处张贴的项目公示信息显示,项目占地面积238亩,总建筑面积为23万平方米,其中棚改总建筑面积为5.7万平方米。但上述住建局范主任则表示,实际上该小区棚改户总的回迁面积仅为32760平方米,剩下的主要是作为商品房对外出售。而规划局副局长李文成则表示,小区总建筑面积为28万平方米。但据唐存禄提供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显示,园子渠名都目前审批的建设规模仅为11万多平方米。
除了数字之间互相打架外,记者还发现棚改项目或存在手续不全等问题,但包括规划局、住建局、国土局等在内都否认了上述说法。当记者要求查看相关批复手续时,对方却以“需要查档案”“在开发商手里”等理由婉拒。“我们是红线单位不可能违规。”国土局副局长徐军说。但是据唐存禄提供的包括土地、规划、建设等证件显示,最早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发证时间为2015年7月31日,而这相比开发商动工迟了近两年时间。
据记者获得的一份由杭锦后旗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时间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出的杭信联办发(2015)16号文《联席办公室会议纪要》显示,会议决定同意包括园子渠名都在内的多个棚改项目“边建设边办手续边交费”。
此外,在记者调查中发现天旗公司和圣帛公司或存在开发资质不足等问题。据唐存禄提供的两家公司营业资质显示,天旗公司开发资质为3级,但资质有效期至2013年12月20日就已过期,而圣帛公司的开发资质却为暂定。为此,北京京润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志同表示,开发商三级或暂定资质只可承担单项建安合同额不超过注册资本金5倍的施工工程,并且其建筑面积需在6万平方米以下。
指标与市场错位
记者了解到,当地各类廉租房、保障房、经济适用房等纷纷开工建设也成为开发商濒临死亡的重要原因。
对此,某当地业内人士直言,保障房的初衷是为了稳定房价,在大城市可能会有效果,但像杭锦后旗这类属于贫困地区,房价本身就不高,政府为了完成任务指标的后果必然导致老百姓不再购买商品房,应该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2013~2015年的《杭锦后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后发现,3年间,杭锦后旗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分别为5.45亿元、5.18亿元、0.97亿元,分别增长8.8%,下降5.0%和81.2%。而伴随投资断崖式下跌的却是全旗大面积施工和低竣工率。《公报》显示,3年间,全旗有资质的独立核算建筑企业建筑施工面积分别是13.77万平方米、14.64万平方米、19.3万平方米,但竣工面积却分别是8.43万平方米、5.34万平方米、4.6万平方米。与此同时,杭锦后旗商品房销售额也呈现大面积下滑,其中2014年全年商品房销售额2.34亿元,增长3.1%,但2015年则降至1.28亿元,下降45.3%。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层层下发的棚户区改造任务面前,地方政府没有足够财力必然会借助于企业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到棚户区改造中来。但当企业出现资金问题后,政府已经由之前的主导地位变为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这也使得拆迁户面临的项目烂尾、长时间住不进还建房的风险变大。
为此,《中国经营报》记者就杭锦后旗棚改等具体情况发函至旗委宣传部等,但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