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房地产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2024年全国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累计结构性上涨2.68%,较2023年扩大2.41个百分点。2024年以来,受改善型楼盘入市带动,百城新建住宅价格月度环比均呈结构性上涨态势,去年12月百城新建住宅均价为16654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37%。
二手房方面,2024年百城二手房价格累计下跌7.26%,环比已连跌32个月,去年9月底新政后核心城市价格有所趋稳,去年11月和12月分别有4个和2个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结束百城二手房价格连续7个月全跌的局面,其中成都、深圳二手房价格连续2个月上涨。
从成交来看,据克而瑞统计数据,2024年重点30城一二手房总成交面积预计达到3.7亿平方米,较2023年微降8%。其中,二手房成交量持续增长但增幅放缓;新房成交量稳中有降,降幅收窄至24%。
2025年房地产全面回稳仍面临一些挑战,整体或仍处于筑底阶段。中性情形下,预计2025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约6%,市场销售的恢复节奏有赖于已出台政策的推进与落实,尤其是货币化安置100万套城中村改造、收储存量房等政策。同时,宏观经济运行企稳、居民就业和收入改善也是房地产止跌回稳的必要条件。
新房价格同比涨幅增大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12月,百城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6654元/平方米,价格环比结构性上涨0.37%;受部分优质改善楼盘入市影响,全年则同比累计结构性上涨2.68%,较2023年扩大2.41个百分点。其中,一线和二线城市新房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82%和1.87%。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
(1)房地产开发投资
2024年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3634亿元,同比下降10.4%(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6);其中,住宅投资71190亿元,下降10.5%。
(2)房地产新开工面积
2024年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2601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7%。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08389万平方米,下降13.1%。
(3)房地产土地开发面积
2024年1—11月份,房屋新开工面积67308万平方米,下降23.0%。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48989万平方米,下降23.1%。房屋竣工面积48152万平方米,下降26.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5197万平方米,下降26.0%。
全国房地产市场销售情况
2024年1—11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8611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6.0%。新建商品房销售额85125亿元,下降19.2%,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0.0%。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328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1%。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18.4%。
全国房地产行业资金来源
2024年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96575亿元,同比下降18.0%。其中,国内贷款13476亿元,下降6.2%;利用外资30亿元,下降29.2%;自筹资金34676亿元,下降11.0%;定金及预收款29624亿元,下降25.2%;个人按揭贷款13911亿元,下降30.4%。
全国土地市场整体分析
2024年,受到宏观经济弱复苏的影响,房价下行叠加库存去化放缓,整体土地供需活跃度减弱,2024年全国重点65城土地成交规模仍延续同比收缩的趋势。根据安居客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重点65城成交经营性土地9039宗,总规划建面65495.7万平方米,成交规模同比下降19%。其中,涉宅用地成交2308宗,总规划建面17828.7万平方米,成交规模同比下降28%。
整体来看,涉宅用地的成交规模降幅大于土地市场的整体回落幅度。尤其,在经过了两年的土地供需调整之后,2024年涉宅用地的成交规模较2021年回落约64%。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2024年国土资源部要求各城市根据库存去化周期调整供地节奏,以调整高库存城市的供需关系,对全国整体土地成交规模的下降也存在一定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地产需求端缺乏有效需求的支撑,导致房企拿地仍偏谨慎。但是,结合四季度楼市新政的效果,叠加年末核心一二线城市土拍市场热度的回暖迹象。预计,2025年土地市场有望进入止跌企稳的阶段。
分城市能级来看,一线城市的土地成交宗数同比降幅相对较高,二线及三四线城市较去年同期降幅有所收窄。其中,涉宅用地方面,一线和二线城市土地成交宗数同比下降25%、19%;而三四线城市涉宅用地成交宗数同比降幅11%。主要原因在于,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2024年选择以供应优质、高溢价地块为主的策略,三四线城市土地整体仍保持低溢价成交的现状。
从土地成交结构来看,2024年涉宅用地的成交占比继续小幅下降。从规划建面规模来看,2024年涉宅用地成交建面规模占比已不足三成,较去年下降4%。同时,涉宅用地的出让金额占比仍维持在八成,但较去年下降4%。2024年,由于整体土地市场表现偏冷,核心一二线城市均频频推出优质、高溢价地块,多个城市“地王”记录刷新,导致土地出让金总额降幅有限。
来源: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