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站内文章:
软件用户服务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股民天地 >> 房产信息 >> 行业观察 >> 正文
中国楼市发生转折性变化 有望打破“屡调屡涨”怪圈
作者:tangyuan 更新时间:2017-11-27 16:37:15 点击数:
分享到: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梳理近期各项房地产改革政策发现,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建立已经开始有序推进。在金融方面,监管部门严查各类消费贷流入楼市,各地推出了限贷措施、房贷利率、住房公积金的使用以及国家住房银行的探讨;在住房供应方面,已经形成了商品房、保障房、共有产权住房、建立住房租赁市场等;在立法方面,正在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在土地制度方面,住房土地供应要实现“三匹配”等。其中,土地各项改革的推进已经逐步构成了未来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的主要架构。

十九大召开期间,就房地产长效机制,住建部部长王蒙徽接受公开采访表示,住建部将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推进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建立。这意味着,新一轮房改在根本制度上已经做出调整,“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将会逐渐变成现实,商品房、政策性住房和集体土地入市将多路并进。

“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实施。对工商业房地产和个人住房按照评估值征收房地产税。”财政部部长肖捷日前表示。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表示,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形成自我约束力,要加快房地产税改革,从而削弱地方以地生财的冲动。

采访中,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强调,“以往的调控主要针对房价,以短期政策为主,但是稳定房地产市场需要长期制度安排,本轮长效机制的建立重在改变供求关系和预期。”租赁房源大规模入市、削弱房地产金融属性、房地产税的研究制定,这些措施对抑制投机投资需求有直接作用,都是具有全局意义的长效制度安排。

在相关业内人士看来,本轮调控更重视各项调控政策内在衔接。比如去库存已经取得很大成效,一二三四线城市都不会在短期内有大量库存需要消化。楼市降温、地市不冷,也给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了时间。尤其随着房地产供给侧改革的加快推进、“商品房+保障房”供应体系的日益完善,以及地方财税体制和收入分配改革走向深入,我国房地产有望逐渐步入“租购并举、理性开发、持续发展”的理性轨道。

北京证券网
    
今日要闻
栏目48小时热点
全站48小时热点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12014895号-3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