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进入休克状态的“商住”市场
受调控影响最大的还是“商住”房。3月26日晚间,北京商办类物业正式限购。个人在无法购买未建、在建、在售商办房屋的情况下,购买二手商办也需要满足两个“严苛”的条件,同时商业银行暂停对个人购买商办类项目的个人购房贷款。
限购、停贷、严查违规代售,商办类市场一夜降温。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春季房展会上,业已看不到商办类物业了,而往年,“商住”往往是开发商力推一类物业。从3·27算起,截至昨日,合计北京商办类签约800套,相比之前跌幅超过九成,而且签约的项目集中在通州光大新北京中心、世界侨商中心等之前已经限购的通州区域,剔除这些个案项目,整体商办市场接近冰封。
预期
150万套房的5年供地计划
“3·17新政”之后,北京又接连放出诸多大招。16家北京地区银行缩小首套房贷款利率优惠幅度;非京籍购房纳税从5年改成连续60个月;不具备实际居住意义的过道房不予就近入学;在建在售商办项目不得卖给个人;北京相关部门严查违法违规房产中介;住宅平房纳入限购范围。但这些政策更多地是被视为对“3·17新政”的“打补丁”。
另一个对楼市产生重要影响的是北京新供地计划的出炉。4月7日,《北京市2017-2021年及2017年度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和《北京市2017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同时发布,明确未来五年北京全市计划供应住宅用地6000公顷、年均1200公顷,以保障150万套住房建设需求。其中,自住型商品房将供地1020公顷、拟建25万套房。与今年原计划相比,自住房用地由83公顷调整大幅增加到200公顷,是原先的约2.5倍。今年自住房供地由原先的1.5万套增加至5万套。
市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计划编制坚持需求导向、以需定供,稳定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这是北京多年来首次提出土地供应的需求导向。按人口来定需求,这对“炒房团”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焦点
新北京人青睐自住房公租房
在北京这轮楼市调控中,最具北京特色的无疑是针对“新北京人”开展公租房自住房的专项分配试点。4月6日,北京市住建委发布了将在公租房自住房中为“新北京人”开展专项分配试点,从公租房、自住房部分项目安排30%的房源面向长期稳定就业的新北京人分配。“新北京人”一词一时间火爆网络。
据业内人士介绍,长期稳定就业的非京籍家庭此前基本上是被挡在公租房自住房申请的门外,在大幅增加全市自住房和公租房供应总量的背景下,安排30%的房源面向新北京人无疑对平抑房价将产生重要作用。
首批针对新北京人专项配租的两个项目燕保·马泉营家园、燕保·高米店家园两个公租房项目现场登记已经完成。登记现场异常火爆,参与登记的市民排起了数百米长的队伍。据统计,1382户新北京人申请了这两个项目的120套公租房。
一名新北京人表示,此次公租房拿出30%面向“新北京人”,让他们看到了希望。这是这个城市带给他们的新福利。
据了解,新北京人公租房专项配租第二批试点将于近期启动。房山长阳领峰四季园和阎村乐活雅苑两个公租房项目约1000套房源,将按照首次试点配租的政策,面向京籍无房家庭和新北京人开展专项配租。
国家统计局:
楼市调控效果4月后陆续显现
本报讯(记者 张钦)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1%,比去年全年加快了2.2个百分点,比今年前2个月也加快了0.2个百分点。这是否意味着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依然过热,各种调控措施是否有效?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昨天首先从数据上分析,由于房地产投资有周期性,企业对房地产投资有一定的滞后性。今年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9.5%,尽管在去年的高位上有所回落,但这个速度仍然不低,对企业来讲是有投资动力的。而从房地产企业到位资金的情况来看,一季度增长速度也不错。
对下一个阶段房地产投资的走势会怎样,他认为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是去年房地产成交面积增长非常快,基数非常高,今年一季度已经开始出现回落了,下一阶段成交面积增速有所放缓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样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二是现在一些热点城市有计划地加大了土地的供应,从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推动房地产投资的增加。因此他认为房地产投资下一步增速如何还需要继续观察。
同时他特别强调,今年3月份,我国一些地方确实又出现了房价反弹,因而为了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以及防止炒房和防范风险,这些地区又进一步增加了调控措施。由于这些新一轮调控措施是3月17日以后陆续出台的,因此对于房价等方面指标的影响可能要到4月份乃至以后才陆续有所显现,因此并没有反映在一季度的数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