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往年楼市反弹有所不同的是,今年部分城市房价暴涨、地王频出,与金融杠杆的撬动关联密切。
2016年房地产市场供需两端加杠杆现象显著。央行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增加10.16万亿元,同比多增2558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累计新增3.63万亿元,同比多增1.8万亿元,增幅接近50%。部分购房者不仅将信贷杠杆用到极致,还利用首付贷等违规金融手段购房,进一步推动了房价上涨。
记者调查发现,今年房价上涨较快的城市,包括其周边辐射区域均出现贷款约束性政策。如20余城出台的调控政策中,多数降低了最高贷款成数及额度,并重启限贷政策。上海等热点城市扩大了二套房的认定范围,只要曾有贷款记录就认定为二套房,同时还提高了二套房的公积金贷款利率。
此外,从银监会到地方商业银行,目前已普遍开始收紧房贷额度。如上海要求银行审慎评估借款人家庭偿债能力,防止信贷等各类资金,尤其是理财资金违规进入土地市场等。
中信证券(600030,股吧)预测,2017年国内银行可能将控制房贷增速,有选择性地放贷。中原地产分析认为,本轮限贷政策将快速抑制热点城市房价上涨态势,一旦房贷额度收紧,部分房企将以价换量,很多城市将可能出现房价下调。
走势四土地市场:高价地出现频率明显衰减
今年以来,高总价、高单价、高溢价率的“三高”地块频现,地价高于周边房价现象普遍。中原地产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今年全国土地溢价率超过100%的高价地超过240宗,为上一个“地王高峰”2013年的3倍之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1月,全国土地成交价款7777亿元,同比增长21.4%。前50大城市中有10个城市卖地金额同比翻倍,50大城市楼板价均价涨幅高达43%。
绿地集团一位高管表示:“往年开发商拿地基本都是靠自有资金和开发贷款,今年首次出现拿地"配资"现象。宽松的货币环境导致土地市场资金过剩,不少城市地价泡沫明显。”
一位开发商坦承,“2017年楼市销售不会像今年一样火爆是大概率事件,拿了地王的企业都将面临入市难题。对于溢价率超过100%的项目来说,如果房价在未来1-2年内涨幅上不去,其资金链风险就很大。”
目前,调控政策在土地市场也初步见效。由于政府供地条件愈加严苛,房企竞地也趋于谨慎,高价地出现的频率近期明显衰减。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9月底以来,全国地王数量明显减少。总价在10亿元以上、溢价率超过100%地块,在10月仅出现17宗,11月只有15宗,为8-9月的三分之一。受访的开发商均表示,受到整体政策环境的影响,未来拿地将更加理性。
中共中央政治局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7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专家认为,建立长效机制关键要解决内火,完善制度建设。从此次会议看,下一步应加快住房制度、土地供应制度、住房金融体系、房地产税收制度、房地产市场规制、新型城镇化等一系列制度建设,以长效机制引导市场稳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