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站内文章:
软件用户服务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股民天地 >> 房产信息 >> 名家观点 >> 正文
李宇嘉:全球普惠性金融发展需要“中国经验”
作者:lushumei 更新时间:2016-9-5 12:42:49 点击数:
分享到:

普惠金融是G20杭州(楼盘)峰会的重要议题之一。作为主办国,我国将向会议提交包括《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在内的三个文件。这显示出,中国正积极分享过去20年发展普惠金融的经验,携手各国共同推动全球普惠金融发展与进步,中国愿意通过发展普惠金融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企业走出困境,实现包容性增长。

何为普惠金融?世界银行《全球金融发展报告2014:普惠金融》指出,普惠金融是指在金融机构成本可负担的前提下,通过不断竞争和创新,保证受金融服务排斥的对象获得所需要的金融服务。现实中,由于金融机构单方歧视条款、无抵押物、利率高过支付能力和金融知识匮乏,很多普通人群、创业群体,特别是低收入、弱势群体、小微企业等被排斥在金融服务之外。

普惠金融缺失,对经济金融、生产生活、社会稳定的冲击是全方位的。首先,融资被迫转向高利贷,超高利率助长食利氛围和高风险投机,影响金融稳定;其次,普通民众和企业无法通过金融手段解决合理融资需求,生产和生活稳定受影响;再次,无法以金融手段(如保险)来规避风险,受金融排斥者在金融危机、自然灾害面前很脆弱;还有,无法通过金融手段获得资产性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最后,金融排斥往往导致社会排斥或二元化分割,影响社会稳定。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全面推进以农民工“市民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这是攻坚小康、消除城乡二元隔离、城市新二元的主要路径。在后工业化和城市化,金融是财富的催化剂。在城镇化和城乡融合过程中,可负担金融资源的获取是增加生产投入、应对生产和生活不确定性的基本需要,也是居民借助金融手段增加收入(特别是资产性收入)、获得高品质生活、前瞻性规划的必备。

近年来,借助于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和下沉,互联网金融快速兴起,并以其平民化、接地气、低门槛、便捷性等优点,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例如零售领域的支付、在线理财、点对点的汇兑和转账、众筹平台对创业创新的支持等等。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增加了服务的半径,免网点和人工使其降低了服务成本,全面颠覆了传统金融对于抵押物的刚性要求。由此,互联网金融逐渐成了普惠金融的代名词。此前国务院发布的普惠金融五年规划中,互联网金融着墨最多。

但是,金融服务长期导向工业化和城市基建,针对基层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导致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金融创新,但由于监管滞后,全社会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不强,互联网金融反成了银行资金进入高风险领域的通道。因此,除支付、结算、理财等能够惠及普罗大众,互联网金融具有普惠金融特性外,对普惠金融需求最急迫的基层融资来说,互联网金融已渐行渐远。近年来,尽管我国解决“融资难和融资贵”的政策频出,多渠道融资发展迅速,资金面宽松,但普通大众,特别是创业群体、低收入群体、中小企业和“三农”等融资需求仍难满足。目前,高利贷在农村很盛行,西部贫困地区资金源源不断被吸附到东部,涉农贷款和创业融资利率居高不下。

格莱珉银行的实践表明,尽管普惠金融业务交易成本高、无抵押物保障,但普惠金融服务对象金融需求强烈、信用程度较高,普惠金融介入可以让这些群体的财务更加健康、未来生产生活更有保障、前景更好,减少高利贷等非正规融资,降低系统性风险。同时,普惠金融在减少贫困、减低贫富差距、推进社会公平上的贡献,让实体经济发展更均衡、更有弹性和稳定性,这是金融稳定的基石。

如何规范和发展普惠金融,从国际小额贷款和格莱珉银行的实践看,并非需要大规模财政补贴或担保,关键在于金融资源配置的政策导向、投融资机制设计。

首先,我国正在以存款保险制度建设为契机,退出对传统金融的隐性担保,倒逼其到实体经济寻找机会,这是资金转向普惠金融的大前提。其次,充分利用移动电话、互联网普及和下沉,零售商店、邮局和彩票销售点等已成为银行分支机构的补充,普惠金融覆盖面在扩大,分销渠道在延伸;最后,利用覆盖广大普惠人群金融业务的后台数据、移动互联大数据,进行客户分类和政策制定,降低批量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此外,对弱势群体和小微贷款,推行村(组)内互连互保及“一人违约、全村(组)连坐”的做法,提高了违约成本和违约外溢性;可培育政府支持和市场操作的信用评级机构、融资担保机构,壮大行业或协会组织,完善普惠金融信用支持的基础设施;针对强金融排斥主体(如贫困户、残疾人)的生产和创业,直接采取政府担保下的融资支持。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也是“二战”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最快和最成功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未来,城镇化和内需相互促进、包容性增长,将是我国跨入中等发达国家的必经路径。近年来,中国是互联网普及最快和最深的国家。在未来城镇化和内需社会构建,实现包容性增长上,也必然将是利用互联网发展普惠性金融的最大受益者。如今,中国寄望借助G20峰会,充分讨论中国利用互联网拓展普惠金融的发展空间,这对发展中国家及全球普惠性金融和包容性增长是一大利好和最好借鉴。

北京证券网
    
今日要闻
栏目48小时热点
全站48小时热点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湖北省速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12014895号-3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