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中国楼市“去库存”的攻坚战中,楼市分化加剧是突出问题。京、深、沪、厦等一二线城市轮番上演楼市“盛宴”,而多数三四线城市去库存仍任重道远,呈现“冰火两重天”。那么,“去库存”当然要指向库存量大的地方。经济新常态阶段,其实也是工业化、城镇化与现代化转型的时期。“十三五”时期,如何构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有序引导和科学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民工市民化,优化城市布局形态,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做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及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等工作,是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也是增强我国经济成长动能的必然过程。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经预言,高科技带来的产业革命和中国的城市化将是“21世纪人类最大的两件事情”。这足以说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对创造供给与需求、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房地产供给侧改革的“补短板”,关键是“补什么”、“怎么补”。把房地产的“一去、一补”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民工市民化结合起来,就需要制定对路、管用、可持续的调控政策,注重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在有序引导城镇化和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将会涉及到城市资源布局和运用问题。“有序引导”不仅仅会面临资金方面的问题,还涉及土地制度及权益、城市人口及教育、人才准入门槛等政策的突破和改进。另外,利益分配和风险化解机制的完善也应考虑在内。
八句话读懂供给侧改革
1 供给侧出了问题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国人出国旅游却狂买马桶盖、净化器、奶粉……国内生产的粗钢每斤价格与“白菜”相差无几,产能过剩成了重大包袱,但精钢特钢却需大量进口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3 改革主战场
供给侧,包含了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供给侧改革就是从这些战场发力,让资源从产能过剩产业流动到有高需求的新兴产业去
4 反思“三驾马车”
近年来投资回报率越来越低,各界都在反思已使用多年的“三驾马车”思路。要解决中国经济所存在的中长期问题,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刺激药方有局限性,根本之道在于推进结构改革
5 改革五大任务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15个字构成当前供给侧改革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处置僵尸企业,化解房地产库存,防控金融风险,降低企业成本和补充供给短板等具体方面
6 培育新动能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了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当传统动能由强变弱时,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形成新的“双引擎”,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7 绝非新计划经济
中国要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绝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其核心反而是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矫正以前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扭曲
8 与供给学派大不同
西方经济学中的“供给学派”,兴起的背景是上世纪70年代美英等国深陷高通胀、低增长的“滞胀”泥潭。反观当下的中国,并没有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远非停滞。供给学派给出的“药方”是私有化、减税、紧缩货币等,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是全面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