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仅是美国,多地区通货膨胀水平上升的时代已经到来,这对大宗商品而言是有利的。”摩根大通最近的报告指出,包括基本金属和贵金属在内的大宗商品,在通胀率达到美联储2%的目标并继续上升的时候表现最好。
假设当前周期将延续至2018年以后,那么目前的增长可能刚刚揭开了金属价格最为强劲时期的序幕。
2月27日,中大期货首席经济学家景川表示,年前受到资金、消费淡季影响,商品市场出现一些调整,但是整体牛市还在持续。加上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的加快,未来通胀将随之抬头,每到经济发展的这个阶段,商品的波动率会高于权益类资产,商品也就成为了必然的配置选择。
在他看来,当前中国经济处于稳定状态,2018年继续引领世界经济发展、自身经济走弱的条件都不具备。
反观美国、欧洲,已经分别进入经济复苏的中后端和高速复苏阶段,对大宗商品的需求相应增加,此为增量部分。而在中国需求维 稳、欧美增量的背景下,全球商品需求有望增加。
刘宾则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不一,欧美领先于中国,国内仍处于去杠杆、防风险阶段,还未正式进入经济复苏周期。当国内制造业进入扩张阶段时,大宗商品才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他还表示,全球经济不同步使得外盘走势更强,在价格联动作用下,也不排除国内市场跟随外盘上涨的情况,“但是商品市场的整体启动,仍需等待中国切换至需求增长的节点。”
需要指出的是,摩根大通、花旗等海外投行均相对看好未来铜、锌等基本金属的未来走势。
其中,花旗更是将未来3个月锌和铜的价格预测,分别提高到每吨4000美元和每吨7500美元。
肖维亦持有类似观点,只是他更为注重行业自身的供需关系。
“2013年,全球对铜的资本投入约为1000亿美元,到2016年时已经下降到400亿美元附近,这其中包括了找矿、矿山和生产等多个环节,资本投入的减少则会带来供应端的减弱。”他表示,这一逻辑同样适用于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