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汽车行业看,因2018年取消汽车购置税优惠,理论上2017年年底汽车产销有一个“冲量”的效果,但从实际情况看,“冲量”并不尽如人意。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11月,中国汽车生产2599.88万辆,同比增长3.88%,增速较前10个月低0.39个百分点;中国汽车销售2584.48万辆,同比增长3.59%,增速较前10个月低0.54个百分点。整体看,汽车产销增速不但较2016年同期低10.38和10.52个百分点,且并未出现预期中的“冲量”效应,这实际上意味着汽车领域的需求已经提前走弱。
汽车及房地产需求走弱背景下,基建也延续着淡季低需求的态势。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1—11月,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同比增长15.83%,增速较前10个月低0.05个百分点,延续着持续走低的态势。后期基建需求将继续维持弱势格局。
焦炭库存有所累积
随着焦化厂生产的恢复,焦炭整体库存开始累积,其中以港口和焦化企业最为明显。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月5日当周,四大港口(天津、日照、连云和青岛)焦炭库存合计达到276万吨,相比于前期222.6万吨的低位水平明显回升,且当前库存水平已经处于2017年高位水平附近;100家独立焦化企业焦炭库存合计50.25万吨,较近期最低水平的29.63万吨也已经出现明显回升。
随着钢厂的复产,钢厂焦炭可用天数有所下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月5日当周,国内大中型钢厂焦炭库存平均可用10.5天,较去年12月最高时的12.5天已经减少2天。但是,钢厂库存却持续增加,表明钢厂正积极补库。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月5日当周,国内样本钢厂(110家)焦炭库存合计448.82万吨,较去年12月上旬最低414.02万吨已经明显回升,且延续回升的态势。伴随着时间的推移,钢厂冬储补库也将进入尾声,焦炭库存尤其是焦化企业库存可能进一步累积,从而打压焦炭价格。
综上所述,春节前焦炭期货市场或有一波下跌行情,下探至1800—1900元/吨区间甚至更低成为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