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市”是否还有戏
农产品“天气市”是否就此终结?
周麟表示,以美国大豆为例,今年8月上半月降水量高于去年同期,整体对大豆生长有利。再看未来半个月的天气模型,NOAA(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认为未来15天美豆产区降水回归到均值水平,温度小幅下降,因此干旱炒作基本结束。但天气炒作不仅仅是干旱,也包括早霜等,进入9月后需要关注早霜对大豆生长的影响。
光大期货分析师王娜表示,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天气市”炒作时间有所提前。此外,天气炒作阶段农产品价格通常会出现大幅波动。一般而言,8月通常炒作单产、病虫害等,随后还会炒作早霜,但从目前情况看,今年出现早霜的概率并不大。
在毕慧看来,目前而言,“天气市”是否终结还要分品种区别对待。小麦方面,对于已经收获的地区来说,随着产量逐渐兑现,“天气市”炒作结束,而对于尚未收获的地区来说,天气炒作还将持续。玉米市场,虽然“天气市”炒作尚未结束,但随着北半球玉米生长关键期的过去,天气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逐渐衰减。大豆市场,目前正处于北半球大豆结荚关键期,天气因素仍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天气市仍将持续。
陈思明也认为,由于各农作物生长季节不尽相同,短时间内的天气炒作一直存在。但这些天气因素积累的量会否影响到最终总体供需变化才是关注的重点。目前来看,今年出现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等极端恶劣天气的可能性很低,整体上看,良好的天气情况普遍有利于农作物增产。全球各大机构也纷纷上调主要作物的单产和产量,因此,接下来农产品价格走势整体将相对偏弱。
周麟也认为,进入9月,国际农产品将陆续进入收割阶段,最终产量或继续增加。从最近3个月情况看,虽有各类天气因素干扰,但总体未出现大幅度减产,大部分作物仍处于增产周期中,因此后市价格维持偏弱震荡的可能性较大。
王娜则认为,8-9月上半月,农产品还处于天气炒作阶段,且8月报告的丰产压力仍将对美豆形成压力,预计价格将呈现大幅波动。
对国内市场影响几何
从国内市场来看,自6月以来,商品期货市场开启了一波涨价行情,黑色系、有色金属轮番上涨。同期,A股二级市场上,相关概念股也出现了拉升。相对来说,农产品及相关概念股表现乏力。
此轮国际农产品期货价格波动会给国内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
中银国际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晓娇、朱启兵表示,从数据分析结果看,国际主粮价格上涨对国内期货有较明显带动作用,但对国内主粮现价影响不显著,对CPI粮食同比增速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但考虑到CPI粮食同比增速历史上平均同比增速较高,目前已经超过五年滞涨,且在CPI中权重达到7%,仍需关注主粮价格是否会出现异动。
据介绍,从国际农产品期货价格到国内农产品期货价格,再到国内CPI,其背后的传导渠道是国际主粮期货价格通过全球资本市场联动效应影响到国内期货市场,由于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存在,国内期货价格波动又将传导到现货上,现货价格变动后,这种消费价格的变动又可能传导到CPI。
但从数据实证上看,国际期货到国内CPI粮食的传导并不顺畅。张晓娇、朱启兵表示,从玉米、小麦和稻谷历史数据分析的结果看,国际期货与国内期货、国内期货与国内现货、国内现货与CPI粮食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但整体看来,国际期货价格的变动较少影响国内现货价格,对CPI粮食的影响更小。国内粮食价格更多受到国内的产量、需求、库存的影响,以及储备政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