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麦质量好于去年同期,各地小麦收购仍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但与去年有所不同的是,由于价格早早高于托市价,河北以及山东的部分县市托市收购量非常有限,农户惜售,客观上限制了当下麦收的进度,新麦价格上涨势头也因此陷入停滞。
各地现货价格如下:
河北地区容重780g/L以上新麦收购价1.21~1.23元/斤,与上周持平;山东地区容重780g/L以上新麦收购价1.20~1.21元/斤;
河南北部地区容重770g/L以上新麦收购价1.19~1.20元/斤,河南南部地区容重760g/L以上新麦收购价1.18~1.19元/斤,持平;
安徽、江苏地区新麦收购价1.18~1.19元/斤,容重750g/L以上,持平。
由于整体质量明显高于去年,今年新麦市场收购进度明显快于去年同期。截至7月1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4669万吨,同比增加1209万吨。
因此,不少终端企业以及贸易商放缓了收购步伐,等待购买时机再现。
笔者认为,当下麦市表面看起来波澜不惊,实则暗潮涌动。对于需求企业来说,机会随时可能出现。
首先,基于今年“质”“量”双丰收的前提,市场上所剩的粮源尤其是高质量粮源并不比去年同期少,甚至还要高于去年同期,这也是麦价出现阶段性上涨乏力的主要原因。
二是由于有了去年麦价上市后快速上涨的借鉴,今年不少地区的粮农有了明显的惜售心态,这也是新麦能够高开的主要因素。
未来随着麦收进度的推进以及政策粮收购的同步进行,未来某个时间段有可能出现粮农集中售粮,导致部分地区麦价出现短暂的低迷状态出现。一旦这个状态出现,所谓的“买点”就来了。
不过,由于政策粮收购的保障,加之小麦市场终端相对固定的刚性需求量,即便麦价出现短暂的下沉,最终仍然会回归到上升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