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网消息 4月10日,新供给2016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主办,和讯网全程直播。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中国新供给50人论坛的副秘书长黄剑辉判断,印度和中国的差距是10-20年,未来印度的潜力可能比中国会更大。
印度GDP连续两年超过中国,2014年它是7.3%,2015年初步预计是7.6,中国是6.9。这样一个态势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中印双方各有优劣势主要是制造业竞争、吸引外资竞争、对外投资的竞争,还包括在国际政治舞台也会有多方面的竞争。
黄剑辉认为,中国的2049年的人均GDP有望实现小平同志80年代初规划的中国的“三步走”的目标,当时提出来21世纪中叶中国实现中等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就是相当于意大利、西班牙、韩国这样的一个水平。如果能推进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话,我们能够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21世纪中叶赶超美国这样一个目标。
为了保持我们的优势,我们必须要在未来35年实现年均4-5的增长,一方面推动改革的顶层设计,挖掘改革红利,第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我们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第三,改善金融供给,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第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第五,加快推进国企改革,这跟刘主任的观点是一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体就是加快国企,供给主体就是国企、民企、外资,这里面问题比较多的就是国企,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要构建全新的对应战略,在外交方面构建中美印三国关系,防止美印联合成为遏制中国的主要力量。
第二,加强中国自身软实力的支出,中印的公共外高低提升两国认同度。
第三,继续发挥中国的优势,抢占先机,赢得中印经济的角力。
相信我们在中央的领导下,全面的推进“十三五”和未来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我想21世纪“重返世界之巅”这个目标能实现,赢得这场龙象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