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财经讯 据CNNMoney报道,美国公司债再度亮起了红灯。
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最近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公司债的平均评级触及近15年的低位。美国可发行还无的企业的平均评级已经下滑至“BB”,或“垃圾级”评级,甚至要比标普在2008年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期间和之后给予美国公司债的平局评级还要低。
鉴于国际油价始终处于低位,关于能源企业会遭遇贷款违约的担忧不断升温。但是,标普指出,像Solera这样的新科技公司和iHear这样的媒体公司,信贷评级今年也被下调。
自2012年以来,拥有低债务评级但却需要资金的美国公司的数量不断攀升。在过去的四年里,标普首次给予了进入债务市场的75%美国公司“B”级债务评级。这种评级仅比“CCC”评级——被给予“CCC”评级的公司具有极高的违约可能性。
被标普给予“B”级评级的公司包括PF Chang's、Toys R US和Men's Wearhouse。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公司都会违约:他们只是“非常危险地”接近通常会遭遇债务违约的公司的区域。
近些年来,即便是信贷评级较低的公司也能在债务市场获得融资。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几个关键的“多米诺”骨牌如下:
1.美联储打造了一个超级低利率的环境。早在2008年,该央行将利率下调至近乎于零的低位。
2.正在寻找更高收益率的投资者,从美国国债这样的安全资产转向风险较高的资产,比如说债务评级较低的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等等。
3.在这种大环境下,债务评级低的公司更容易从资本市场以更低的利率筹集到充裕的资金。
然而,现在,情况发生了改变。美联储已经开始缓慢地上调利率,而投资者对低评级美国公司债的胃口正在呈现下行轨迹。此外,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不够明媚,而大宗商品价格继续走低,很多美国公司或许无力偿还所借债务。
美国证券业和金融市场协会近来发布的数据显示,高评级公司今年前两个月的发债规模高于上年同期,去年高评级公司新债发行规模连续第四年创下历史新高。高评级公司债的火爆景象与低评级公司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根据Dealogic的数据,今年以来美国垃圾债发行规模为2009年以来最小,即使成功发行也付出了高昂的成本。
Solera此前发行了17亿美元的垃圾债,为收购交易融资,原计划发债20亿美元。为了吸引投资者,Solera还上调了债券利率并对多项发行条款做了有利于投资者的修改。部分分析人士认为,这种变化说明投资者对高风险债券越来越挑剔,开始专注于流动性好的低风险债券,包括信用评级最高的发行人所发行的高评级债券,以及在经济放缓面前有抗压能力的公司的债券。
与此同时,那些来自能源行业的债券,那些只有在经济扩张的时候才能生存壮大的公司的债券,以及那些期限较长的债券则均遭到了冷落。(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