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药发布“关于媒体就相关企业违法生产销售银杏叶药品报道的情况说明”的公告 “喊冤”,被媒体称作“叫板”食药监总局通告。
从21日“喊冤”叫板国家食药监总局,到25日晚间改口承认曾采购6.9吨非法银杏叶提取物,云南白药上演了这样一幕变奏曲。
“云南白药先否认后承认,应该是急于撇清关系。”29日,有要求不具名的知名上市券商医药高级研究员向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记者分析,被食药监总局通报和媒体报道后,不待严格自查有结果,便立马“喊冤”,不是负责任的上市公司所为。
“我们不做其他任何解释”
19日,来自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的通告,又将云南白药放在聚光灯下。
食药监总局的通报显示,桂林兴达药业有限公司违规改变银杏叶提取生产工艺、非法生产提取物,并将这些产品销售给包括云南白药集团中药资源公司等在内的24家医药企业。
随后在21日午间,云南白药发布“关于媒体就相关企业违法生产销售银杏叶药品报道的情况说明”的公告 “喊冤”,被媒体称作“叫板”食药监总局通告。
“云南白药集团中药资源公司是云南白药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目前业务仅涉及中药材的经营贸易,并不生产制剂产品。公司及其所属生产单位以前不生产含银杏叶提取物的任何制剂产品,也从未使用过通告中所提及的‘银杏叶提取物’。”云南白药称。
然而,短短数日后,云南白药25日晚间发布 “关于银杏叶提取物事件自查的进展说明”公告,承认中药资源公司从桂林兴达采购五批计6.9吨的涉事非法银杏叶提取物,并销售给下游企业客户。
一时间,各界对云南白药短时内先否认后承认的转变猜测不断,甚至有报道质疑云南白药或蓄意隐瞒。
29日,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记者拨打云南白药负责对接媒体的总经办电话,相关工作人员称:“请以公司公告为准进行解读,我们不做其他任何解释。”
急于撇清关系是不负责行为
“云南白药先否认,应该是急于撇清关系。”29日,一位明确要求不具名的知名上市券商医药高级研究员向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记者分析,云南白药作为母公司当时可能还不清楚具体情况,后来自查才发现下面公司涉事。
不过,该分析师指出,被食药监总局通报和媒体报道后,云南白药不是等待严格自查的结果,而是迅速“喊冤”,这不是负责任的上市公司所为,更对公司形象不利。
事实上,云南白药27日的公告中也显示,21日发布澄清公告的同时,才“同时组织对经营情况进行严格自查。”
而近年来,云南白药两起与其相关的较大负面事件中留给各界的印象,更多的可能是诉苦和质疑背后有阴谋。
去年云南白药在“断肠草”草乌事件中,诉苦后还通过官网发布事件系阴谋论的文章——来源为 “微信”的《阴谋——百年民族品牌缘何被黑?》。
同年7月份,广州医生刘欣被云南警方和云南白药集团代表 “跨省”传唤调查,原因是刘欣一年多前发的一条提及云南白药的微博言论被认为“涉嫌造谣”。当时,云南白药总经理尹品耀曾对媒体表示背后有幕后黑手。
“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在民生中非常重要,提供安全的药品器械也是医药公司最大的社会责任之一。食品医药公司自然要接受公众的审视,作为上市公司更应有接受各种质疑的准备。尤其是在我国食品药品安全大环境不是很好的背景下,多一点质疑,可以理解。”该研究员如是说。
公司产品多年屡曝问题
上述研究员进一步表示,一被曝出可能有问题,就喊冤诉苦,甚至叫板和质疑有阴谋,不是成熟公司的心态。“国际上知名医药公司,哪个不是常常被被媒体、公众追着质疑。有则改之和认罚,无则加勉,用更多的时间做好产品和服务才是王道。”
而公开资料显示,多年来,云南白药屡现问题。
2015年3月,上海市质监局公布宣称具“PM2.5防护”功能口罩的质量安全风险检测结果,不合格产品中,云南白药雾霾防护口罩的过滤效率最低。
2012年12月19日,四川省药监局官网曝出云南白药胶囊水分项目不合格,川药采联办随后在次年1月取消云南白药胶囊基本药物中标资格及集中上网采购资格,并将其列入“黑名单”。
2009年第三季度,广东省药监局发布公告称,云南白药“开胸消食片”不合格。
2008年1月,北京市药监局监测结果显示,云南白药集团无锡药业生产的 “云南白药创可贴”属“擅自篡改审批内容、发布违规药品广告。”
2007年,湖北省药监局发布药品不合格名单,云南白药“田七花叶颗粒”、“热毒清片”在列。
昨日,当记者准备问及上述云南白药产品方面问题,云南白药总经办工作人员迅速以 “你所说的情况我不清楚”为由不予回应。
在2014年社会责任报告中,云南白药写到“多年来,公司秉承‘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质量方针,以‘提供满足顾客需求和期望(含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优质产品和优良服务’为质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