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再度升温。今年3月,蓝思科技(300433)、京东工业、云知声、博泰车联网、安诺优达等企业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南山铝业(600219)国际、赤峰黄金(600988)、蜜雪集团、江苏宏信、舒宝国际等在港上市。此外,宁德时代(300750)、晶澳科技(002459)等也在积极推进港股上市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赴港上市企业将面临港交所严格的ESG信息披露要求。2025年,港交所强制披露气候信息政策正式实施,成为内地企业赴港上市需要面对的新挑战。
气候信息强制披露时代来临
“2025年一季度末,恒生指数较年初上涨超过15%,南向资金成交量占比显著提升,这有助于企业在港上市时获得更高估值。此外,国际化融资需求不断增长、港交所上市要求相对宽松,这些都为2025年港股IPO市场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银河(601881)证券ESG首席分析师马宗明说。
与此同时,赴港上市企业将面临更严格的ESG信息披露要求。马宗明介绍,在上市申请阶段,企业需在招股章程中专门设立ESG章节,披露董事会对ESG的监管架构、气候风险应对策略。上市后,企业应定期发布ESG报告。若发生重大ESG相关事件,如并购高碳资产或遭受环保处罚,企业应立即发布公告,说明事件影响及应对措施。这也是港股“实时披露”要求的一部分。
港交所新规提升了对企业气候相关信息的披露要求。2024年4月,港交所在其发布的《优化环境、社会及管治框架下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咨询总结中明确,将气候信息披露责任提升至强制披露层级,并基于“管治—策略—风险管理—指标及目标”四大核心支柱构建框架。同时,新修订的《ESG报告守则》于2025年1月1日生效,其要求企业遵循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强化气候风险与机遇的量化分析,分阶段引入针对发行人的强制气候相关披露要求。
商道融绿董事长、商道咨询首席专家郭沛源提示,赴港上市内地企业有必要理解港交所对企业ESG信息披露要求的内在逻辑。“港交所自2012年起推动的ESG信息披露主要是为了服务投资者,其重点关注不同行业关键议题的指标披露,尤其是量化数据的披露。企业需避免以传播为导向‘讲故事’,以及忽略披露定量数据。”郭沛源说。
“赴港上市企业应针对气候议题着重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一方面,逐步建立全面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并在报告中详细披露排放数据及减排措施;另一方面,系统性评估业务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加强资源使用效率的披露,包括能源、水资源等的使用情况及效率提升措施。”中诚信绿金国际ESG业务总监朱琳琳表示。
驱动企业气候行动升级
马宗明认为,赴港上市企业应构建适配港交所规则的气候治理体系,如设立由高管主导的ESG委员会,明确董事会在气候风险评估、减排目标设定中的核心权责,确保管理层深度参与ESG工作。在减排目标方面,企业可设定短期(1年—3年)目标和长期(5年以上)目标。
在赴港上市前,不少企业已经着手布局ESG信息披露工作。3月3日,蜜雪集团在港交所上市,其ESG信息披露工作初步启动。2024年,蜜雪集团将年度CSR报告升级为ESG报告,发布2023年ESG报告,其中提到公司搭建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体系,通过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盘查,掌握排放数据,有针对性地进行节能减排。但其披露的量化数据指标较少,而且截至目前尚未公开碳减排目标。
筹划赴港上市的晶澳科技在2023年ESG报告中披露了2030年、2050年阶段性减排目标,以及ESG三层治理架构,将可持续发展指标与高管薪酬挂钩,并罗列了2021年—2023年连续三年的范围一、二、三温室气体排放量。2023年晶澳科技绿电使用比例为28%,通过“零碳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现对能耗、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关数据的管理,建立“供应商社会责任与可持续评估”体系,将碳披露、碳足迹和绿电使用纳入供应商考核评分标准,形成从自身减排到产业链联动的闭环。
构建高质量信息披露生态
提升港交所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质量,有助于相关企业更好地与投资者沟通。ESG服务机构妙盈科技发布的报告认为,港股市场对ESG表现优异公司的偏好日益增强,投资者加大了对这类企业的关注。港交所的研究也表明,ESG指数与传统指数的市场表现相当甚至更优,验证了ESG因素对港股投资回报的积极影响。
但高质量的ESG信息披露对大量内地企业来说仍意味着挑战。“比如企业的范围三排放,数据收集与核算涵盖供应链、客户使用、废弃物处理等多个环节,数据收集难度大。”朱琳琳表示,另外在气候风险情景分析方面,企业需要高质量的数据治理能力,同时要具备建模能力、技术分析能力和对气候情景的理解能力,“大部分企业并不具备这些能力,因此需要为企业构建ESG信息披露生态。”
来源: 江苏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