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 2016 年底之前正式开通,对北向交易而言,计算深证成份指数或深证中小创新指数成份股市值适用的六个月考察期为 2015 年 11 月 1 日至 2016 年 4 月 30 日(包括首尾两天)。对南向交易而言,计算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的成份股适用的十二个月考察期为 2015 年 7 月1 日至 2016 年 6 月 30 日(包括首尾两天).
深港通开通之后适用的考察期
对于深港通开通后的后续检讨,市值计算将遵照有关指数的定期检讨方法。北向交易所用的深证成份指数和深证中小创新指数以及南向交易所用的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均每半年进行一次指数检讨。
三、翻译
看懂没?香港的所有公告都这样,每个字你都认识,但读完了,你很可能没读懂。
没关系,格隆汇小编帮你翻译一下。
1、怎样入选?
考察期内,市值符合要求(北上:60 亿元人民币;南下:50 亿元港币),就入选深港通名单;
2、考察多久?
以考察期截止日为基准,深股通考察期为截止日前的6个月,港股通考察期为截止日前的12个月;
3、考察期截止日怎么定?
以相关指数最近一次的指数调整日为基础。比如:假设 2016 年12月底正式开通,对北向交易而言,计算深证成份指数或深证中小创新指数成份股市值适用的六个月考察期为 2015 年 11 月 1 日至 2016 年 4 月 30 日(包括首尾两天)。对南向交易而言,计算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的成份股适用的十二个月考察期为 2015 年 7 月1 日至 2016 年 6 月 30 日(包括首尾两天);
4、考察期内,怎样才算市值符合要求呢?
南下:对于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的成份股:于考察期内(12个月)的平均月底市值(若该成份股上市不足12个月,则采用其上市以来的平均月底市值);
北上:对于深成指和深证中小创指数的成份股:于考察期内(6个月)的日均市值(若该成份股上市不足6个月,则采用其上市以来的日均市值);
5、入选名单多久调整一次?
相关指数多久调整一次,入选名单相应就多久调整一次。而深港通相关指数的检讨调整日期都是:半年(6个月).
四、解剖
1、港股上市公司第一次有了做市值、维持市值的动力;
因为刷利润、做市值吃力不讨好,因此过往多数港股上市公司对市值无动于衷。
这次不一样了。50亿就是甲级队和乙级队的鸿沟,是左派和右派的鸿沟,你选哪边站吧?不进50亿,就等于“自绝于”大陆人民。随着未来大陆民间资金必然越来越大规模的南下,纳入深港通名单,其功效极可能会远超过纳入任何一个所谓的指数。
简而言之,未来的香港,人民群众就是最大的指数!
未来,不与人民群众(是韭菜,也是力量最大的指数)站一起的公司,就是不思进取的公司,对于那些40亿门槛、30多亿门槛晃悠的公司,拼了老命也必须冲进50亿的门槛——此谓做市值的动力。
至于维持市值,也简单:50亿是道坎,掉下去了,就等于球队从甲级队降级到乙级队,被基金和人民指数抛弃不说,各项价值的减损将是连锁反应——去看看那些西甲、意甲球队降级以后的苦苦挣扎吧,你就懂了;
2、对港股上市公司而言,可以精准打击和投放;
北上是考察日均市值,想做手脚都不成。港股不同,港股是考察平均月底市值,这个可操作和腾挪空间就很大了,相关公司完全可以集中火力,精准投放和打击——一个月来一次就ok.
所以,“月底市值”这四个字,将会成为未来所有香港上市公司高管和IR的必修课。做好了,是韩信的陈仓,做不好,是诸葛亮的街亭。
3、6个月一次的名单调整,将是激活两地市场的绝佳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