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胜电子
均胜电子:外延式发展典范,融合效应渐显
均胜电子 600699
研究机构:长城证券 分析师:曲小溪
投资建议
汽车零部件行业不乏通过外延并购快速成长为巨头的先例,公司是国内外延式并购的典范,成长潜力巨大。业务增长点多,关键仍在于各业务间的协同和融合。基于以上分析,假设KSS、TS德累斯顿2016年4月底完成交割,我们预计公司2015-2017年,EPS分别为0.60、1.23和1.94元,对应PE为56X、27X和17X,首次覆盖,给以“推荐”评级。
投资要点
公司属于外延式发展典范:公司创建于2004年,靠做汽车内饰功能件起家,如车内门把手,空调出风口等。2012年,公司从控股股东均胜集团购买德国普瑞(作价14.6亿元),普瑞是欧洲汽车电子龙头,主要供应大众、宝马等车企,公司以此进入汽车电子业务。2014年,公司通过普瑞收购德国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公司IMA,主要为汽车、电子、消费品及医疗行业提供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产品和服务。2015年,公司收购德国QuinGmbh(收购金额7亿元),Quin以方向盘,中控台等高端内饰业务为主,直接客户包括奔驰、宝马、宾利、保时捷等高端车企。2016年,公司再次分别以9.2亿美元、1.8亿欧元(合计约73亿人民币)巨资收购美国KSS100%股权和TS道恩公司的汽车信息板块业务,进军汽车安全(主动安全、Adas)和车载信息系统业务。
外延带动内生,引进来,走出去,融合效应显现:公司已经通过外延并购形成了一条行至有效的发展路径,通过收购国际大公司获取其核心技术、客户和市场,在通过内生式发展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实现有效整合。1)汽车电子业务:公司在汽车电子业务上是零基础。通过借助德国普瑞、IMA等在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新能源汽车动力等技术优势,公司先后在国内设立普瑞均胜合资公司,均胜普瑞自动化及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和均胜新能源汽车研究院。这些企业通过消化吸收上述技术,借助中国新兴汽车市场优势,均取得较快的业务增长。普瑞均胜合资公司2013年国内业务收入实现2亿元,我们判断,2015年其收入有望达到8-10亿,贡献了汽车电子业务的主要增长点。2)内外饰功能件业务:公司靠该业务起家,但主要业务集中在国内,且产品高端化欠缺,2015年,并购Quin,两者在产品上有明显的互补,且公司可借助Quin实现“高端化”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业务新增长点多,未来各业务间的协同,融合是关键:1)汽车电子国内业务:普瑞均胜有限公司是公司国内汽车电子业务开展的平台,受益国内汽车市场规模巨大,汽车电子渗透率低,以及普瑞在汽车电子业务的技术优势,普瑞均胜业绩增长迅速。我们认为,在德国普瑞保持相对稳定增长的情况,普瑞均胜将是其主要增长点,2016年营业收入仍有望大幅超过10亿。2)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业务:欧盟工业4.0、中国制造2025都将推动制造业升级,而汽车是利用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行业,普瑞、IMA作为各自细分市场(普瑞主要在汽车零部件,IMA在消费品,医药等)自动化龙头企业,将充分受益。我们判断,这部分业务1-2年能仍有望保持50%以上的增速。3)新能源动力控制业务:公司目前是宝马i系列电动汽车的BMS独家供应商,同时为Tesla配套供应电池传感器。虽然这部分业务收入占比小(约3%),考虑公司技术优势,宝马在电动车的发力,我们判读未来2年将保持100%的增速。4)各业务间融合是关键:公司目前业务集中在中控台(含仪表)、方向盘及相关的控制系统上,业务之间有很高的互补和协调效应,涵盖硬件和软件一体化,将实现汽车驾驶室内智能交互系统的模块供应。尤其是KSS和TS德累斯顿的加入,补充了主动安全和车载信息系统(软件)等环节。公司能否有效整合各板块业务,实现化学反应,是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公司在智能驾驶上的布局仍有想象空间:智能化是公司重点的发展战略之一,2015年公司设立均胜智能车联有限公司(简称均胜车联),投资金额5亿。均胜车联的主要目的即是针对全球智能驾驶和车联网产业处于成长期、扩张期、成熟期,具有良好的行业发展前景和极具并购价值的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均胜车联成立后,先后参股了车音网、安惠汽配等车联网公司,牛刀小试。汽车智能化风潮方兴未艾,智能化将是公司未来重点布局方向,且公司融资能力强,结合公司一贯的外延式并购风格,我们判断,公司未来在智能驾驶上的布局仍有想象空间。
2015年业绩受汇率下滑影响大,但仍难盖公司业绩成长:由于普瑞、Quin、IMA主要业务区域集中在欧洲,公司国外业务收入占比超过70%。若不考虑汇率影响,公司业务主力-德国普瑞实现营业收入76,350.13万欧元,同比增长24.99%,净利润(以欧元计)也同比增长28%,但2015年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大幅下滑约15%,导致收入增长仅为7.8%。
风险提示:欧元贬值风险,公司业务融合效果低于预期。
江淮汽车
江淮汽车:iEV6S上市在即,江淮新能源家族再添猛将
江淮汽车 600418
研究机构:国联证券 分析师:马松
事件:2016年4月11日,公司公告纯电动SUV iEV6S计划于16年4月25日上市。
点评:
纯电动重磅车型iEV6S上市在即,公司新能源家族再添猛将。广受市场关注的iEV6S于今日正式敲定了上市日期,作为填补国内纯电动SUV市场空白的一款产品,iEV6S早已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期待。该款车型配备了33kwh的电池,续航里程达到251km,外观则采用广受好评的江淮S2的设计,是一款兼具性能与颜值的纯电动SUV。之前公司新能源汽车的产销一直受到配套电池产能不足的困扰,而该款车型采用的则是三星18650三元锂电池,配套电池不足的问题将不复存在。考虑到纯电动SUV的稀缺性以及公司产品出色的性价比,我们对该款车型的销量较为乐观。
iEV4+iEV5今年以来销量亮眼。16年以来,在新能源汽车销量环比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公司的iEV系列的销量保持稳定。1-2月,公司销售纯电动乘用车2608辆,同比增长643.02%,市场占有率达到18.73%,远超15年7.20%的市占率。3月,公司的iEV系列销量更是再创新高,达到1802辆。随着iEV6S的推出,公司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再迈上一个新台阶。我们预计公司iEV系列今年的销量将突破2.5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50%。 “蔚来”已来,智能网联汽车+高端纯电动汽车助力公司实现升级。日前,公司公布了与实力强劲的互联网造车企业蔚来汽车高达百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本次与蔚来汽车的全面战略合作既展现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制造领域的强劲实力,也将帮助公司借助蔚来汽车的互联网基因和先进技术向智能网联汽车和高端新能源汽车领域拓展和迈进,实现产品升级以及提升公司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维持“推荐”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5年-2017年EPS分别为0.60、 0.86、1.06元,市盈率分别为21倍、14倍、12倍。公司作为自主品牌汽车龙头,受益于国内SUV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增长。我们维持对公司的“推荐”评级。
风险因素:(1)国内车市持续低迷;(2)新能源汽车增长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