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部分网贷平台暂停了一度风靡的“标配”产品——自动投标。联想到之前许多平台关闭线下门店以及下架活期理财品等举动,许多人不禁想问,自动投标业务会不会就此逐渐退出网贷行业的舞台?
去年年底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明文规定P2P平台不得以任何形式代出借人行使决策,这就使得众多P2P自动投标的合规性遭到万众质疑。主要症结就是自动投标究竟是利是弊?会对投资者造成多大的风险?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自动投标的利在哪里?
自动投标类产品本身就是为了那些没有时间一一查看筛选借款项目的出借者而设立的,既满足了出借人的‘快速投资’需求,也符合出借人‘再投资’的需求。投资人市场抱怨的资金站岗问题,就能通过自动投标这一功能有效的得到解决。这种方式本身并没有错。

那么,其弊端又有哪些呢?
一般来说,弊端在于,由于用户采用自动投标,是一种被自动选择的投资行为,因此用户可能对所投标的的真实性、信息披露等方面并不知情,待用户再详看时,资金已经用于投资。所以监管部门会担心其中的信息不透明等问题,毕竟,网贷平台是网贷信息中介平台,做到信息高度透明化是使命使然。如不把好关,自动投标可能会成为别有用心的平台给用户挖的“自动陷阱”,形成资金池。

平台暂停甚至下线自动投标,是为了响应监管导向,增强平台的合法合规性。意见稿中明确指出了给平台18个月的整合调整期。若平台想继续保留自动投标功能,必须进行优化重组,比如增加自动投标项目信息的具体描述,提高透明度,系统出借前先由出借人核实确认等。
如果网贷平台提前告诉用户未来投资的方向,用户在投资的时候也已确认好投资方向和投资意图,并且平台对项目的信息披露也足够充分,那么这个功能是可以被保留的。未来,随着监管细则的落地、平台及行业自律的提升,平台可以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不断优化自动投标产品,做好信息披露,提升用户体验。
沪上知名平台钱多多研究员指出,自动投标方式本身并没有错,可以继续为投资人服务,不过应当具有约束条件。该投资方式下平台推荐匹配的相应标的比例不宜过高。另外,由于仅是投资方式的转变,平台不能将其视作一种全新安全、便捷“产品”推广,否则会有因偏离交易本质而产生投资误导的问题出现。(本文系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