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技术突飞猛进 掘金六股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Metabolism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发现人类多能干细胞(hPSC)在缺乏葡萄糖和谷氨酰胺的情况下无法生存,由于hPSC存在特殊的基因表达模式,因此无法有效利用丙酮酸。这项研究对于清除干细胞治疗过程中残存的未分化干细胞,防止肿瘤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
目前,全球干细胞产业正处于大规模产业化。根据英国咨询公司Visiongain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干细胞医疗市场规模已经超过500亿美元,预计2018年潜在市场规模将达到1195亿美元, 到2020年,全球干细胞与精准医疗产业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我国市场规模也将近1000亿美元,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近年来,干细胞技术在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上突飞猛进,美国临床数据库中注册在案的全球范围内开展的干细胞临床试验已经突破了5000个,涉及140多种疾病。业内普遍预计,未来10年,干细胞产业将迎来一个大规模深度产业化的时期,成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而我国生物医药市场在政策的不断扶持下,干细胞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契机。
去年11月,科技部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将“干细胞及转化研究”列入6个试点专项之中。同时又发布了《“干细胞及转化研究”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今年3月,卫计委、CFDA 联合发布了《关于成立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贯彻落实《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和《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及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规范并促进我国干细胞临床研究工作。
从产业链来看,干细胞上游产业主要是采集及存储业务;中游是治疗研究和干细胞药物的研发;下游则是干细胞移植及治疗。机构认为,目前我国干细胞产业正有序发展,重心正向中下游转移。我国干细胞产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上游,此部分的增长已趋于平缓,而中下游的市场空间更大,在政策的不断成熟和推动下,有实力的研究机构正向全产业链推进,未来2年至5年内,有望陆续有新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产业化,同时干细胞制剂也将加速进入主流的制药行业,优质的企业在规范化环境中将获得更大发展。(上海证券报)
中源协和
中源协和:外延并购启动第一步
中源协和 600645
研究机构:方正证券 分析师:吴斌
事件:中源协和公告非公开发行股票以收购上海柯莱逊,非公开发行对象为不超过十名特定投资者(大股东不参与认购),发行价格将询价(不低于过会后首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90%),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5亿元,发行数量不超过5000万股,锁定期一年。资金投向:11亿元用于收购柯莱逊100%股权,4亿元用于补充柯莱逊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点评:
柯莱逊是国内最大的免疫细胞治疗公司之一。已经在30多家医院开展免疫细胞治疗业务,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2015年收入2.96亿元,净利润4000万元。虽然2015年净利润低于我们此前报告中预期的5000万元,但我们仍然维持预计今年8000万净利润。
柯莱逊注入符合预期。我们在《中源协和调研简报:外延扩张仍在推动,基因细胞战略逐渐成型》判断,由于2015年12月中源协和已经公告其设立的并购基金以8.2亿元受让柯莱逊100%股权,因此注入上市公司只是时间问题。此次收购对价11亿元,但不能简单认为柯莱逊是2个月间增值34%,我们估计公司与柯莱逊原始股东的价格谈判在去年6月份左右,因此至今也有8~9个月。后续还需要披露柯莱逊审计报告、召开董事会、股东会,预计4月底左右定增方案有望提交证监会审核,6月底左右有望获批。价格不锁定主要是证监会审核将比较快。
我们在此前报告中已经说明收购柯莱逊意义在于:第一,利润增厚。第二,获得医院市场。免疫细胞治疗必然是龙头企业在开拓医院时更有优势。第三,技术整合,柯莱逊市场强而技术弱,而中源协和及子公司北科生物则在免疫细胞治疗上有较多技术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