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P2P江湖不太平!
原因为北京市工商局人士证实:“从1月9日起暂停私募在内的投资类企业的登记注册。并明确:暂停登记项目投资、股权投资、投资管理、投资咨询、资本管理、资产管理、融资租赁等投资类经营项目。”
实际上,P2P江湖大佬们对实际的冰封效果早已急不可耐,因为自银监会监管指导意见发布以来,P2P行业监管就已经悄然收紧。作为最晚设立的直辖市重庆则率先发布《关于加强个体网络借贷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除划定P2P风控十条“军规”外,还强调已开展业务的平台自查自纠,且暂停新设平台。
随后,上海、深圳、江苏等地纷纷动作。
鉴于生死时刻,小编连夜联络各地大佬整理其意见,以飨读者!
上海市金融办主任郑杨:地方工商局暂停注册,有利于梳理出大概的现存风险敞口,可为备案做准备,至于现存平台的注册价值他认为不会有太大影响,平台的运营、风险管理能力未清楚之前价值是断定不了的。
易通贷首席运营官康文:目前针对P2P平台的管理宜疏不宜堵,要使互联网金融达到进一步的发展,P2P平台应该进一步制定行业规则和企业标准,比如建立完整的信息披露制度。相关部门对此“踩刹车”,只是暂时缓解矛盾。
优本财富风控总监邱石:各地方金融管理部门采取目前的举措,更多的是对P2P行业的摸底,并暂时缓解矛盾进一步扩大;待监管细则的进一步细化出台将会重新开放注册。对于现存平台来说,应该更加关注合法合规,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完善信息披露。
理财范CEO申磊:2016年是P2P的寒冬,整个行业进程的大低谷。18个月的整改期实际上是给行业长时间降火,这段时间是考验行业和监管的时间,P2P分层速度会加剧,马太效应愈加明显,互联网及传统金融大佬开始入场。
民信公关总监杨柳:《办法》明确网贷采用备案制管理,且管理权限下放地方金融管理部门,各地均已开始梳理思路,研究如何监管。目前的举措可能是要摸底,等地方监管意见出台就会放开注册,毕竟中央明确实施备案制,重点要合规。
爱钱进创始合伙人杨帆:从目前得到的监管反馈来看,各地金融局还会就监管意见做进一步的解读细则,比如增信,就有很多不同的解读。而这势必会造成区域差别,甚至有可能会造成个别区域内大批P2P平台集中倒闭的情况。“何时回暖要看监管的具体落地和执行情况。”
银率分析师:各地暂停注册可能只是第一步,因为上述网贷管理办法列出了12条红线,并明确正式实施后会给现有平台18个月的过渡期。地方金融办在暂停注册后,可能就要提前展开摸底整顿,当地方监管意见出台后,就会放开注册,毕竟中央都明确是备案制,重点是要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