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汽车尾气催化剂领域中公司是最大国内企业,技术升级领先于国家标准。公司是具有汽车尾气催化剂业务的最大的国内企业,主要的客户是具有自主品牌的国产汽车。公司业务占据国内汽车尾气催化剂市场的10% 左右,同时也是国内该领域内唯一一家上市企业。国内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在2004年开始施行国二标准,此后政府会在3-4年左右更新和升级一次国家标准,目前北京已经开始实施国五标准,全国范围实施国五标准时间还没有最终确定。国五与国四相比,对尾气处理催化剂的要求差别在于:净化率要提升30-40%,催化剂产品的耐久稳定性要更高(国四跑8万公里, 国五要跑16万公里)。公司对于汽车尾气催化剂的研发技术一般会领先国家标准1-2年,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国四向国五标准的转变,未来公司国五标准汽车尾气催化剂产能释放,将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
公司两大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目前汽车尾气催化剂板块的“国Ⅳ、国Ⅴ机动车催化剂产业升级建设项目”已经基本完成主要工程建设、设备采购以及安装调试工作,正在进行下一步的消防、环保等工作。贵金属资源回收板块的“贵金属于次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项目”已经全面建成,通过了环保、安全以及消防方面的评价,且已经取得了预期的经营效果。随着国五标准的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出,以及绿色工业“十三五”的理念深入人心,公司两大重点项目将给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评级。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一方面贵金属价格持续走低;另一方面汽车市场的低迷引起下游需求量的萎缩,导致汽车尾气催化剂业务的下滑,远远落后于预期。目前电动车市场随增速喜人,但市场份额相对传统燃油车还较小,混合动力汽车催化剂业绩释放还有待时间。
鉴于公司汽车尾气催化剂技术升级与贵金属资源回收两大重点项目都进展顺利,且长期看好公司汽车尾气催化剂业务。给予公司2015年EPS 为0.42元,PE 为40倍,对应股价16.80元,对公司持“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经济增速下滑,贵金属价格、汽车销量持续低迷。
德联集团:收入快速增长,后市场业务进入重要验证期
事件 公司公告2014年年报及2015年一季度数据,拟10送10股并派现1.2元,并预计2015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长0-30%。
点评
OES渠道备库普降是全年业绩略低于预期的主要原因 公司2014年度实现收入17.23亿元,同比增长5.66%;归母净利润1.63亿元,同比微增1%,略低于我们之前的预测。主要原因是产业反垄断使得4S体系的议价力上升,其常规库存水平整体普降,造成对原厂件的采购下滑,短期对原厂件供应商的销售有一定负面影响。
我们认为,OES渠道销售下滑属于行业整体现象,并预计今年第二季度将逐步趋于稳定,投资者无需过于担心。
2015年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速创近三年新高
201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4亿元,同比增长28.14%;归母净利润3500万元,同比增长20.54%。我们认为,下游客户的延迟采购及公司后市场推广是一季度高增长的主要原因,高增长有望持续。
预计公司第二季度将在连锁店及电商系统上取得重要突破
我们预计公司首家2S连锁店将在二季度开业,且B2B电商系统将于6月份正式上线。此外,公司账面现金12亿元、近期已新获得银行授信近5亿元,在手现金十分充裕!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全产业链架构,实现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窗口期最快将于5月开启。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2015-16年2.64亿元和4.65亿元净利润的盈利预测,主要的业绩贡献将来自于今年二季度起的分销铺货。按最新收盘价24.86元计算,对应动态PE分别为36x、20x。维持“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1)配套市场增长低于预期;2)小B端推广效果不佳;3)连锁门店经营效果欠佳;4)外延进展低于预期。
银轮股份:拟收购海外同行企业+参股工业物联网企业,为后续增长提供动力!
投资要点:
公司公告:拟以现金收购一家境外换热器同行企业,预计涉及总成交金额5000-7000万美元。公司拟以现金方式出资3000万元参股力太科技,增资后公司将持有力太科技1.87%的股权。公司于11月27日复牌。
海外同行业企业收购正在谈判,涉及金额约6000万美元。通过海外收购的方式大力拓展欧美市场,以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从而促进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收购是通过自有现金收购,如能成功,标的公司利润会在2016年并表,有利于增厚公司业绩。收购将打开公司海外发展新的格局,是公司成为世界级制造企业的重要一步。
参股力太科技,提高工厂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切入智能制造领域。力太科技通过向制造工厂提供专业化、标准化和高水准的制造物联系统平台及解决方案,将企业信息化延伸至生产车间、生产设备和设施,帮助企业构建数字化工厂。目前开发的工厂设备物联技术已能支持1200多种国内外主流的控制器、仪表和传感器的通讯协议。参股力太科技,有助于公司自我生产车间的改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同时有助于公司切入智能制造领域,后续公司发展值得期待。
乘用车成为公司未来最重要的增长点,过去两年乘用车销售年均增速47%,14年销售达4.2亿元,占热交换器总量的23%。预计2015年,乘用车领域将增长40%,达5.8亿元,占热交换器总量的28%。公司将继续加大在乘用车领域的投资和市场开拓,力争维持15~17三年年均35%以上的增速。
维持“买入”评级。维持盈利预测,预计未来三年净利润为2.0/2.7/3.2亿元,未来三年EPS 为0.56/0.74/0.90元,对应15-17年的P/E 为29/22/1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