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公司 研究机构: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章明
苏宁、万达紧密合作,线下体验更加丰富。9月6日苏宁与万达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战略合作。苏宁易购、苏宁云店等品牌将进入已开业或即将开业的万达广场经营,双方确定首批合作项目为40个。并且自16年开始,将根据万达广场开业情况每年确定成批合作项目,同时万达商业将根据苏宁需求定制规划设计。与万达签署紧密协议,是苏宁继线上对接阿里之后在线下方面的一次重量级合作。万达地产资源优势与苏宁零售运营能力全面融合,将创造出全新合作模式,给双方带来多元价值,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
万达商业是全球商业地产龙头,持有物业面积规模全球第二。①万达商业拥有丰富的物业体量,布局范围广泛。在国内总建筑面积约为8470万平米:万达广场7025万平米,占比83%;万达城1264万平米,占比15%;其他物业占比2%。②万达广场为核心产品,体验式服务符合当下消费需求。③营收增速趋稳、规模过亿,联手苏宁打通线上渠道,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率。
牵手万达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带来线上、线下极致消费体验。第一,万达巨大客户群、稳定的客流量将进一步丰富苏宁业态布局。第二,万达线下体验式消费模式促进苏宁挖掘客户消费需求,进一步完善转型模式。第三,线上、线下相互导流,苏宁、阿里、万达三方合作共同推进O2O。迈入全开放时代的苏宁将开放更多接口,为上、下游合作伙伴打造一条互联网零售高速公路,为消费者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极致体验。
线上阿里、线下万达,借力合作方优势同时不断完善自我,互联网零售转型更进一步。第一,与阿里合作,线上、线下优势互补,协同效应O2O战略转型升级。第二,与万达合作,完善线下体验,继续推进O2O战略。第三,物流持续完善,金融产品陆续推出。①不断完善物流网络布局,发挥O2O融合优势。②金融方面创新产品持续推出。与行业龙头合作、充分利用大平台资源优势,宣告苏宁商业模式迈入O2O新纪元,同时不断完善自身在物流、金融方面的建设,按部就班,稳步推进,打造更加强大的苏宁,坚定看好公司未来发展潜力。
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A评级。不考虑定增,预计15-17年EPS分别为0.13元,0.16元,0.2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03倍,83倍,67倍;定增后对应摊薄EPS分别为0.07元,0.09元,0.1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90倍,148倍,70倍。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零售终端消费低迷,合作进展不达预期。
永辉超市:全国超市龙头逆势增长
类别:公司 研究机构:元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珮昀
初次纳入研究范围,给予买入评级:本中心初次将永辉超市纳入研究范围,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人民币12.3元,系以现金流量折现估值法推得。永辉为本中心超市产业的首选个股,系因其1)身为在中国市占率达5.3%的全国性领导业者,尚有能力向其余国内相对未开发的区域扩张;2)在生鲜产品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可持续吸引消费者并抵挡电子商务的威胁,同店销售额增长表现将因此而优于同业;及3)分别获得牛奶有限公司及京东商城19.99%/10%的股权战略性投资,显示将在未来于进口商品及物流方面合作。
同店销售额增长可期:永辉超市同店销售额增长表现明显优于同业。公司在2014/15年下半年同店销售额增长表现亮眼,分别同比增长4.3%/0.4%,而与其最相近的同业,同店销售额则呈衰退趋势。考虑同店销售额增长表现与CPI密切相关,我们预估公司今年下半年同店销售额增长动能有望转强。
市场增长趋缓之际仍持续扩大规模:永辉自2010年上市以来,已从区域性业者扩大为全国性领导业者。我们预估该公司在成熟的配销中心支持下,将加快展店速度,2015/16年将逐年新增70家门市,相当于同比增长率21.2%/17.5%。
并购活动有望巩固其龙头地位:永辉积极寻求并购目标,分别于2013年收购中百集团(000759CH,未评级)20%股权、2015年收购联华超市(980HK,未评级)21.17%股权,目标在于切入其相对未开发的区域并巩固其采购能力。该公司亦吸引战略投资者牛奶有限公司及京东商城,目前分别持有永辉19.99%及10%的股权。与这些领导业者的深厚关系,有望促使永辉与他们在未来在进口商品及物流方面的合作。
金正大2015年三季报点评:新产品放量,电商平台建设进展良好
类别:公司 研究机构:财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刘雪晴
投资要点
公司单三季度营业收入大幅增长60.52%,净利润增速低于营业收入增速。公司201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2.35亿元,同比增长46.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99亿元,同比增加34.82%。其中单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38亿元,同比增长60.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53亿元,同比增长34.94%。公司净利润增速低于营业收入增速主要原因是期间费用和应收账款的增加,公司因股权激励授予产生费用和加强促销采用赊销方式使得二者在报告期内增幅较大。公司预计2015全年净利润增速区间为25%-35%,即10.83亿元至11.70亿元。
营业收入大幅增长源于新产能投放和新产品放量。2015年上半年,公司在菏泽基地60万吨的硝基肥、临沭基地10万吨的水溶肥、广东基地15万吨的新型肥料和贵州基地20万吨水溶肥均已投产。目前,公司不仅拥有全球第一的控释肥生产能力约180万吨,而且硝基肥160万吨和水溶肥140万吨的产能情况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是行业营销龙头,渠道优势明显:以套餐肥新产品推广为主线,以品牌建设、顾问式营销、重点县建设、等为手段,普通复合肥、控释复合肥销量稳步增长;硝基肥等新型肥料销量增长迅速。前三季度硝基肥产量约80万吨、水溶肥产量约8万吨,增速在40%以上。另外,“农商1号”电商平台基本完成上线工作,且已在山东和四川等地区启动,进展良好。
客户为抵御增值税提价风险提前备货,公司赊销致应收账款大幅增加。公司三季度末应收账款为6.28亿元,较年初增长3543.23%。这主要是因为复合肥经销商为了应对13%增值税重新征收而纷纷提前备货,公司对一些合作关系稳定的优质经销商准予赊销形成的,客户明确于2015年11月底完成支付确认。预计2015年底应收账款大幅回落至正常水平,且单四季度营业收入幅度较去年将会有所下降。
盈利预测:公司今后将着重新型复合肥(控释肥、水溶肥和生物肥)的生产,且进一步扩宽销售渠道和线上项目建设。预计公司2015/2016年EPS为0.74/0.96元,对应PE为27.2/20.9倍。根据同行业公司史丹利、新洋丰等估值水平,给予公司2016年30倍PE,目标价29元,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型复合肥生产情况不及预期、线上项目风险、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等。
辉隆股份:三季度业绩预告上修,主营业务提升是关键
类别:公司 研究机构: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谢刚,陈奇
事件:
辉隆股份发布三季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由中报披露的20%-50%增长区间上调至60%-80%区间,对应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由10439.49至13049.36万元上调至13919.31至15659.23万元。
我们认为公司本次三季度业绩预告上修的主要原因在于:(1)15年9月1日开征化肥增值税,经销商在8月大举购货、囤货,公司销量迅速增加。(2)公司自建生产线复合肥产品逐步投产,推升销售综合毛利率近2个百分点。
由于公司仅是对三季报业绩的修正披露,没有涉及更多的财务数据信息,我们只能通过大致的分析,来测算下公司的业务收入情况:?公司委托贷款业务上半年贡献净利润3588万元,我们预计15年前三季度委贷业务贡献利润在6000万左右。因此扣除这部分非经常性损益,公司15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应该在8000-9600万之间,同比14年前三季度扣除委贷收入后的收入增长220%-284%。当然,15年前三季度的增长中还包括部分出售资产获得的收益,目前还无法估算,需等到具体数据披露后才能得知。
我们认为公司对于组织架构和管控模式的调整还是起到了非常大的效果。公司当前组织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区域优势企业的领导力,带动其它子公司共同发展。子公司安徽连锁以及海南农资各管辖一部分区域,在区域内拥有较大自主权,可以不通过母公司就进行部分生产、销售安排,提高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从公司管理层面来看,我们认为近两年的一系列动作,很明显体现了公司管理层在传统农资流通业务增长遭遇瓶颈后寻求突破口的各种努力,包括自建产能、涉足电商、改善营销模式以及调整组织架构等。
短期来看,公司作为供销社系统唯一上市平台,必然在供销社改革的进程中起到排头兵的作用,政策扶持力度也会更大。同时,随着改革以及行业整合深入,公司拥有收购海南供销社的经验,未来仍然存在整合吸收其它优质供销社资源的预期,短期可享受市场给予的较高估值溢价。
中长期来看,公司战略思路清晰,辉隆商业、工业、农业、投融资四大板块竞相发展,“农仁街”电商平台有序推进。产品+电商,实现农资一体化运营,打开公司增长空间。
我们预计公司2015-17年销售收入为10543、11926和13184百万元,EPS为0.46、0.53和0.81元。同时公司电商平台逐步落地,新业务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整体对于2016年34x,目标价18.02元。
风险因素:(1)电商平台建设推进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