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试点央企集团部分个股一年表现
国企改革30多年都改革了些什么?
1978-1984年从国有国营到放权让利
改革开放后,为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打破高度集权的国有国营体制,赋予企业一定的自主权。为此,以放权让利为重点,开始调整国家和企业的责权利关系,解决政企不分、以政代企问题。
国家还以两步利改税政策对国家与国营企业的分配关系进行了调整。所谓利改税,就是将国营企业上交利润改为缴纳所得税。第一步利改税仍采用税利两种形式上交企业利润,第二步利改税,将国营企业应当上缴国家财政的收入,由“税利并存”逐步过渡到完全的 “以税代利”。
1985-1992年政企分开与两权分离
人们在理论上认识到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可以分开的,在保持国家所有权的前提下,可以将企业的经营权下放给企业。正是沿着这样的改革思路,我们开始探索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以首都钢铁公司为代表的承包经营责任制被大多数企业所认同。
1993-2002年现代企业制度与抓大放小
从1994年开始,国务院选择了100家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加上各地方选择的试点企业,中央和地方共选择了2500多家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试点。同时提出要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即“抓大放小”。
2003-2013年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2003年以后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是与建立和完善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分不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坚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下,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产权制度改革新阶段。
2013年以来以实现国企功能为导向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特点是以实现国企功能为导向的改革。
从6月5日中央深改组出台防止国资流失意见,到7月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东北考察寄语国企,仅仅两个月,在中国高层的力推下,国有企业正向全面深化改革冲刺。5月内的23家央企换帅也被看做是重构央企内部秩序、助推改革的重要举措。
8月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该文透露,今年以来,企业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其中,国有企业改革系列配套文件基本形成。
8月7日传出消息,中远和中海两大航运央企拟于近日联合组建集团层面的“改革领导小组”,据称要剑指“中国神运”。晚间,央行发布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骨干船舶制造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再度引发航运系整合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