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健康概念股是指那些涉及健康体检、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医疗器械、药品制造、生物技术等领域的上市公司。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大健康概念股及其简介:
1. 江苏吴中(600200):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实现总营收5.45亿,同比增长26.69%;实现毛利润1.277亿,毛利率23.99%;每股经营现金流0.7391元。
2. 悦心健康:公司从事的业务包括大健康产业、建筑陶瓷业务、生态健康建材等。
3. 华邦健康:公司确定了“大健康”发展战略,聚焦医药、医疗主业。
4. 国新健康:公司在大健康领域有广泛的布局,涉及健康信息平台、远程医疗、健康管理等多个方面。
5. 白云山:公司在医药制造和医疗服务领域有显著表现,近三年ROE均值为14.12%。
6. 爱尔眼科(300015):国内医疗服务连锁龙头,主要从事各类眼科疾病诊疗、手术服务与医学验光配镜。
7. 泰格医药(300347):专注于为新药研发提供临床试验全过程专业服务的合同研究组织(CRO)。
8. 信邦制药(002390):在收购贵州科开后,进军医疗服务及商业流通领域。
9. 恒康医疗(002219):转型为药品制造加医疗服务两轮驱动的格局,不断收购医疗服务企业。
10. 复星医药(600196):业务涵盖药品制造与研发。
这些公司在各自的细分领域中都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是大健康概念股中的代表。最近股市里有个概念股火得一塌糊涂,那就是大健康概念股!你是不是也被这股热潮吸引了呢?今天,我就来给你好好扒一扒这个大健康概念股,让你对这个话题有个全面的认识。
说到大健康概念股,不得不提的就是DRG/DIP了。这俩词儿听起来有点绕,其实就是一种医疗保障及健康管理模式,听起来是不是很高级?没错,它就是以疾病诊断相关组(DRG)和支付激励(DIP)为基础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你可能会问,这跟我有什么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国家在努力让医疗资源更加公平、高效地分配,让咱们老百姓看病不再那么难、那么贵。这不,最近DRG/DIP概念股在股市里可是涨得风生水起,整体上涨了1.09%,是不是很厉害?
不过,别高兴得太早。虽然整体指数上涨,但主力资金却显现出流出的态势,一天就净流出3.71亿元!这可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荣科科技和万达信息成了流出“大户”,分别流出1.33亿元和9308.66万元。
这说明了什么呢?可能是因为市场对DRG/DIP概念的热情高涨,但资金流向却表现出忧虑。投资者可能在高位进行获利回吐,对未来走势保持警惕。所以,咱们在投资的时候也要谨慎,适时调整策略,应对潜在的市场波动。
说到炒股,现在的年轻人可真是脑洞大开。他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股票投资,而是将目光瞄准基金、黄金、数字货币等多个领域。比如,通过APP进行基金定投、利用AI辅助选股、参与黄金ETF交易,或者在短视频平台上学习财经知识。
这不,就有90后股民小田(化名)表示,自己10月8日满仓买了一百多万元股票,一下就亏了百分之二三十。但他依然看好新质生产力、自主可控这类概念股。看来,年轻人对风险和收益的独到理解,让他们在股市里玩得风生水起。
当然,大健康概念股的火爆,还得益于中东资金的青睐。最近,沙特首只投资中国ETF即将上市,募资规模已达100亿港元。中东资金对A股的认可度越来越高,目前整体呈现增仓趋势。
比如,阿布达比投资局已公开现身于8只A股的大股东阵营,科威特政府投资局也公开了4只重仓股的持股变动情况。这无疑为我国大健康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医疗板块逆市翻红,医疗器械、医疗服务概念股携手发力
说到大健康概念股,怎能不提医疗板块呢?最近,医疗板块突然发力,中证医疗指数垂直拉升涨超1%。医疗器械、医疗服务概念股携手拉升,惠泰医疗、开立医疗、通策医疗涨幅居前。
这背后,还得益于医保局公示2023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初步形式审查的药品及相关信息。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本次570个药品390个通过初步审查,与2022年相比,申报和通过初步形式审查的药品数量都有一定增加。
西南证券认为,在医保谈判政策逐步温和、鼓励创新的大背景下,创新药医保准入降幅趋收窄,疗效好、临床稀缺的创新品种将愈发有较强的定价能力,实现以价换量,建议关注创新药产业链机会。
那么,如何投资大健康概念股呢?中信建投证券最新研报指出,医疗器械方面建议围绕院端复苏、政策出清及格局变化,精选结构机会;医疗服务方面,2023年终端需求持续修复,眼科医疗、牙科医疗等细分领域值得关注。
大健康概念股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既有机会也有风险。投资者在投资时,要关注政策变化,精选结构机会,才能在股市里游刃有余。毕竟,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