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SZ002648)成立于2005年8月3日,法定代表人为杨卫东。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丙烯酸生产商,同时也是国内少数具备全产业链的丙烯酸及酯、高分子乳液和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商之一。公司坚持C2、C3双产业链布局,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好的专注于技术与服务的多元化化工企业。
公司自1992年创业以来,始终坚定“化工让生活更美好”的初心,坚持“科技创造未来,立足轻烃一体化,打造低碳化学新材料科技公司”的发展战略,现已形成新材料、新能源为核心的特色一体化产业链。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聚)丙烯、丙烯酸及酯、乙二醇、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和聚乙烯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在最新动态方面,2024年6月24日上午,卫星化学在连云港徐圩新区投资建设的国内首个α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正式启动建设。此外,公司还在积极推进多个项目的建设和投产,如年产26万吨水性高分子乳液系列产品生产装置、年产4万吨EAA项目等卫星化学,星辰大海中的璀璨明珠
想象你站在浩瀚的宇宙中,遥望星空,那些闪烁的星星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未知的秘密。而在我们这个小小的地球上,也有这样一家企业,它如同夜空中的一颗明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那就是卫星化学(SZ002648)。
一、资金流向:主力资金“退潮”,散户“逆流而上”
2024年11月25日,卫星化学的股价报收于17.51元,下跌1.9%,换手率0.51%,成交量17.2万手,成交额3.04亿元。在这一天,主力资金净流出3039.9万元,占总成交额的10.0%,而游资资金净流入1064.49万元,占总成交额的3.5%。看似主力资金在“退潮”,但散户却“逆流而上”,净流入1975.41万元,占总成交额的6.5%。这不禁让人好奇,卫星化学究竟有何魅力,能让散户们如此坚定?
在融资融券方面,卫星化学的表现同样值得关注。当日融资买入2042.52万元,融资偿还1143.93万元,融资净买入898.59万元,连续3日净买入累计3641.78万元。而融券方面,融券卖出1600.0股,融券偿还8200.0股,融券余量仅有3.08万股,融券余额53.97万元。这表明,投资者对卫星化学的信心十足,纷纷通过融资买入来布局。
2024年三季报显示,卫星化学主营收入322.75亿元,同比上升0.71%;归母净利润36.93亿元,同比上升7.64%;扣非净利润40.88亿元,同比上升20.48%。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度主营收入128.75亿元,同比上升9.89%;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6.37亿元,同比上升2.08%。这样的业绩表现,让卫星化学在行业内排名靠前,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
卫星化学不仅业绩稳健,还在积极布局高端聚烯烃,加码新能源赛道。2024年6月18日,卫星化学公告称,公司拟在连云港徐圩新区投资新建阿尔法烯烃(-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总投资约257亿元。该项目包括250万吨/年-烯烃轻烃配套原料装置、5套10万吨/年-烯烃装置、3套20万吨/年POE装置、2套50万吨/年高端聚乙烯(茂金属)、2套40万吨/年PVC综合利用及配套装置以及1.5万吨/年聚-烯烃装置等。
-烯烃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中间体,是生产茂金属聚乙烯(mPE)、聚乙烯弹性体(POE)等高端聚烯烃的关键原料,终端下游包括光伏、汽车、电子等领域。卫星化学通过扩大上游乙烯产能规模,采用自主研发的高碳-烯烃技术,向下游延伸mPE、POE等新材料,进一步夯实公司功能化学品、高端新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的发展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卫星化学在-烯烃等“卡脖子”技术和产品方面取得了突破,成功完成了小试、中试,并具备产业化生产条件。这标志着我国在相关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有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提升我国化工产业的竞争力。
卫星化学充分利用副产的绿氢,第一步做了双氧水,在华东光伏玻璃清洗领域占到了50%的份额。此外,公司还通过产业链优势打造了环氧乙烷的产品矩阵,包括乙醇胺和碳酸酯等化工品。这四个化工品可以根据市场盈利情况进行调节,实现环氧乙烷和下游延伸品的产品矩阵。
卫星化学在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装置能稳定运行。公司主要的优势包括轻质化原料的优势和技术优势。这些优势使得卫星化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卫星化学(SZ002648)作为一家化工企业,不仅在业绩上表现出色,还在积极布局高端聚烯烃和新能源赛道。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颗璀璨的明珠将继续闪耀在星辰大海中,为我国化工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