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稳定市场波动、解决上市公司融资难问题,一系列重磅利好接踵而至。
近21个月后,证监会对再融资政策再一次进行修订。修订后,一是明确使用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的监管要求;二是对再融资时间间隔的限制做出调整。
“核心修订其实是两个方向,一个是资金用途,一个是融资间隔。此次修订首先肯定是一个利好,有利于上市公司再融资,特别是对去年2月份再融资新政的修订。”深圳一位再融资资深从业人士表示。
与此同时,三部委发文支持回购,对股份回购和再融资都进行了松绑,在迎来股份回购潮的同时,再融资有望提前回暖。
“据此前对再融资新政的测算,对再融资规模的影响在10%左右,叠加再融资资金用途的放松,再融资市场有望提前回暖。”分析人士也指出。
解渴再融资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证监会修订发布《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下称《监管问答》)。
与2017年2月发布的《监管问答》相比,此次增加了“明确使用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的监管要求”和“申请增发、配股、非公开发行股票不受18个月融资间隔限制”这两点。
业内人士表示,企业融资便利程度将有所提升,一是增加定增目的的范围,二是减少发行时间,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都是利好。
“时间间隔的修订,特别是强调前次募集资金基本使用完毕或者募集资金没有改变用途,避免了市场曾经有过的一些争议。比如在2014~2015年很多上市公司频发融资,前次资金大部分没有用完就开始融资。”上述深圳资深再融资从业人士称。
“实际上把18个月改为6个月,在实务操作中就是6个月。差不多一次定增或并购就是折腾半年。只是说比以前更加明确6个月一间隔,可以视同为回到以前的状态,这个改变是比较大的。”他说。
不过,一位定增基金投资经理也坦言,虽然此次修订不啻为一个利好,但没有解决减持退出的问题。
“由于此前减持新规设定,折价不允许超过10%,减持退出需要两年,而折价不能弥补流动性受限。”他说。
“减持新规把定增股东设定为特定股东,对定增股东影响比较大。由于退出周期受到限制,导致这两年很多定增投资者没有顺利退出。”业内人士坦言。
回购松绑
与此同时,上周末证监会、财政部、国资委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意见》(下称《意见》),对股份回购和再融资都进行了松绑。
《意见》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依法支持各类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用于实施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二是鼓励运用其他市场工具为股份回购提供融资等支持;三是简化实施回购的程序;四是引导完善公司治理安排。
《意见》指出,上市金融企业可以在合理确定回购实施价格、切实防范利益输送的基础上,依法回购股份用于实施股权激励或者员工持股计划,并按有关规定做好管理。其中,上市证券公司可以通过资管计划、信托计划等形式实施员工持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