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今年8月9日,沪市停牌公司已减少到45家,仅占全部沪市上市公司的3.1%,这一数据已与境外市场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上市公司停复牌监管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也要认识到,这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重点、难点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如何处理重大事项审批、并购重组筹划以及公司重大风险处置等耗时较长的事项上。
Wind数据显示,目前两市仍在停牌的股票中,连续停牌时间最久的是*ST新亿,连续停牌时间达712天,停牌原因是重整事项。目前,两市有64家上市公司处于停牌状态。其中停牌原因最多的是重大资产重组和重组事项,连续停牌超过100天的有20家。
某上市公司并购部人士对火山君表示:
“停复牌制度因为两方面原因受到广泛关注,一是跟国际市场接轨不够,二是任性停牌的情况仍不时发生。
从去年开始就有上市公司因为一些风险事件而任性停牌的情况出现,比如股权质押问题,为了保住股价或者股权而找一个理由停牌,这是很不公平的事情。
举个例子,如某上市公司在实控人所质押的股票即将爆仓之际,申请筹划重组停牌。其实,那个标的本来就是不靠谱的,早就已经停止调查了。结果还是继续停牌,就是为了给大股东筹集资金留够时间。
在这个背景下,现在出这个制度应该是可以防止这种情况反复出现。”
火山君还注意到,停牌情况曾经是A股纳入MSCI的一个重要阻碍。
上述人士继续表示,
“《指导意见》中对破产重整期间不停牌这个事情还是第一次提到,还有对违规停牌以前都是窗口指导,现在相当于是出台文件了,也就避免了以前比较多窗口指导的问题。
停复牌制度是资本市场一项基础制度,不断修订制度和细化规则是为了防止钻政策空子的情况出现,更好地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这也是市场不断成熟和发展的表现。”
火山君还注意到,证监会在《指导意见》中提到,证券交易所应当建立股票停牌时间与成分股指数剔除挂钩机制和停牌信息公示制度,并定期向市场公告上市公司股票停牌频次、时长排序情况,督促上市公司采取措施减少股票停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