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基金公司而言,特别是一些合资基金公司,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外方股东的资源和平台,借力出海,将是不错的选择。对于缺乏外方股东资源的基金机构来说,循序渐进的“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式的出海,以及与境外机构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搭建“联合体”,都将是符合行业规律、符合监管要求的发展之举。当然,走向世界,最终落地的还是要实实在在地去做。虽然过程中有所变化调整,乃至失利挫折,但是国内金融机构走向世界的脚步依然坚定。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海通国际今年会加大在美国市场的业务投入。海通国际刚刚获得了美国纳斯达克做市商资格。而在今年年初,海通国际已获得纳斯达克会员资格。
海通国际副主席兼行政总裁林涌表示,美国有“百年老店”,中国也会涌现越来越多国际化企业。所以,中国金融机构要走出国门,帮助和服务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此次获得纳斯达克做市商资格对海通证券成为国际旗舰金融机构有重要的促进推动作用。
兴证国际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今年将积极研究与推进国际化战略,进一步加强各条业务线发展;进一步加强与控股股东(兴业证券)的合作,挖掘跨境投融资业务机遇。
日前,证监会起草发布了《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境外设立、收购、参股经营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管理办法”),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管理办法提高了金融机构“走出去”的门槛,坚持了三大原则:“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同时,要求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坚持“突出主业、稳健经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资本约束、内控有力”。这对券商、基金机构境外机构的设立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券商和基金境外子公司、合资公司遍地开花,显示出国内金融机构日益加快的国际化进程。如今,管理办法向社会征求意见,引导机构更好走出去的意图明显。包括券商、基金在内的国内金融机构走向海外的步伐依然坚定,同时力求规范行事、控制风险,在“落子”布局上更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