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日,《条码支付业务规范》(银发〔2017〕296号文,以下简称《规范》)实施首日,中国银联宣布与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开展微信支付条码支付业务合作。网联也高调宣布,截至3月末,累计完成资金交易转接清算破百亿笔。在分析人士看来,在“断直连”的大限下,两大清算机构正迎来正面较量。
争相“秀肌肉”
根据中国银联4月1日发布的消息显示,目前,中国银联与微信支付已完成系统对接、联调测试和生产验证,各项准备工作全面就绪。即日起,中国银联面向收单机构提供微信支付条码支付业务接入测试服务,各收单机构可登录银联开放平台获取相关文档,根据中国银联和微信支付的指引分批接入。
去年12月,央行发布《规范》要求,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涉及跨行交易时,应当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备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处理,即所谓的“断直连”,银联和网联均具备合法清算资格。
在此时间节点,网联也不甘示弱。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网联首笔条码合规交易已经落地跑通。业内流传的截图显示,3月31日,一笔1.88元的微信支付交易,由“渤海银行”作为收单方发起,“网联清算有限公司”参与转接,最终成功支付。
网联清算在3月31日也发布公告称,截至3月31日,网联平台累计完成资金交易转接清算破百亿笔,累计交易金额2.83万亿元。中国银联方面则高调示意,在做好微信支付条码支付业务转接清算服务的同时,中国银联也做好了为其他机构提供转接清算服务的准备。
事实上,北京商报记者在3月15日获悉的一份《微信与支付宝条码支付业务接入银联平台工作方案》显示,微信和支付宝的收单业务将接入银联。中国银联方面表示,与微信支付的合作主要是为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支付创新业务的通知》(银发〔2017〕281号)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银发〔2017〕296号)等监管文件要求。
银联后起发力
事实上,银联在去年下半年才开始发力“断直连”。早在2016年下半年,市场就传出央行筹建网联平台的消息。而建设网联平台的最大意义在于切断大量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连银行的模式。
此后,网联切量稳步推进,2017年3月31日成功完成首笔资金交易验证并启动试运行,2017年6月30日正式启动实际场景交易的转接清算业务切量。近日,网联下发《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渠道接入工作相关事宜》,其内容是督促第三方支付机构尽快接入网联渠道,明确6月30日前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的直连都将被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