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人士预计,按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提出的“每年PPP项目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不超过当年公共预算支出的10%”预测,未来10年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优质PPP投资规模在17.6万亿左右,未来PPP资产证券化市场潜力巨大。
不过,金永祥表示,目前来看,PPP资产证券化的项目比起PPP项目的总量还不多,PPP项目每年签合同的大概有上千个,而资产证券化的项目目前只有几个。相比其他资产证券化,PPP项目的资产证券化难度更大。在他看来,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PPP项目涉及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这类属性怎么定义以及地方政府的角色和积极性如何调动,都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业内人士称,社会资本方对PPP资产证券化的参与意愿强烈,但因为涉及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PPP的方式并不能完全减弱地方政府的责任和义务,而社会资本方通过资产证券化将现金流“卖掉”,对其而言“事情变得更难控制和复杂”。因此,地方政府目前态度还是比较谨慎。
中国资产证券化研究院院长林华建议,未来,可考虑拓宽投资者群体范围,引入保险资金、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等中长期机构投资者。另外,完善二级市场交易机制,通过做市商机制、标准券质押式回购等提升产品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