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非公开发行过会,加码光伏电站EPC业务。公司非公开发行已于2月25日发审委过会,6月9日拿到中国证监会核准批复后,后续发行有望短期内完成。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20.34亿元,主要资金投向226MW光伏电站,有助于实现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目标,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太阳能光伏板块的盈利能力。
现金收购上海德尔福50%股权已完成,将显著增厚业绩。公司完成收购上海德尔福,实现对汽车空调业务的战略布局,提升在高端汽配领域的地位,拓宽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上海德尔福13-14年净利润分别为2.02亿元和2.24亿元,预计将增厚EPS 0.09元左右。
看好航天八院资产注入预期。军工科院院所改制稳步推进,航天科技集团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资产证券化率将由15%提升至45%,公司作为航天八院唯一上市平台有望充分受益。航天八院是航天科技集团卫星、火箭、导弹的总体院,资产优质,资产注入空间巨大。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考虑上海德尔福并表,未考虑非公开发行的情况下,预计公司16-18年EPS分别为0.28/0.34/0.41元;非公开发行完成后,16年EPS将摊薄为0.24元。我们看好公司主业发展和航天八院资产注入预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工资产证券化进度存在不确定性;光伏电站行业增速低于预期。
航天动力
航天动力:航天发动机资产整合平台
航天动力 600343
研究机构:国金证券 分析师:陆洲
投资逻辑
背靠航天六院,将打造国际一流宇航动力公司:航天动力是航天科技集团下属航天六院培育的民品上市公司,主营产品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转民用的液力变矩器、特种泵等。航天六院是“液体火箭动力国家队”,产品包括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主动力系统、上面级动力系统、姿轨控动力系统和空间飞行器推进系统,产品应用于导弹、火箭、卫星、飞船、探测器等各种航天器。六院2015年收入144.5亿元,利润总额10.1亿元。六院已经明确了建设国际一流宇航动力公司的目标,计划到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340亿元,利润总额达到17亿元。六院今年的任务量(长五、长七等)比去年增长,长九等预研型号令人瞩目。
发展航天动力先行:大型运载火箭的运力高低是彰显国力最有力的证明,也是大国太空博弈的主体。运载火箭技术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最终利用空间和发展空间技术的能力。根据国际航天数据,发动机占火箭造价的三分之一。今年,我国年宇航发射次数将首次突破20次,是“史上最密集发射年”,其中有15次为重大专项任务或首飞任务,这将直接利好航天六院的效益。同时,预计长征九号重载火箭即将立项,这将为六院未来发展打开新的空间。此外,在未来载人航天、嫦娥三期、国际空间站、火星探测器等航天器发射任务中,所有的飞行器推进系统都将由六院承担。
航天科技集团资产证券化方向明确,航天发动机类资产整合一马当先:航天科技集团已经明确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间将资产证券化率由15%提高至。六院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在资产证券化领域取得突出成果,实现整体上市。目前,航空发动机领域已经成立了国家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也已经将船舶发动机注入风帆股份,并更名为中国动力。我们认为,航天科技集团的航天发动机类资产也存在强烈的整合预期,有望在集团内部率先推进证券化。
航天院所改制加快,军工板块配置价值明显:我们预计,近期军工事业单位改制指导意见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概率较大,军工资产证券化最后的障碍有望扫除。军工科研院所的改制将释放丰富的技术红利和资源红利,极大提高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有力提振军工板块。近期,航天动力原任董事长已经辞职,航天六院院长谭永华已成为公司董事候选人,预计人事调整将为航天动力掀开发展新的篇章。围绕“长征九号”的立项,我们预计六院将在资产整合和载体建设上快速推进,六院的唯一上市平台航天动力将承担更重要的使命。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在航空和船舶两大系统的发动机资产整合完成后,航天发动机资产整合已是大势所趋。2008年,在时任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曾经的六院院长雷凡培的大力推动下,航天科技集团通过整合一院、八院的航天液体动力资产到六院,支持六院这个“航天液体动力国家队”做强做大。8年之后,产业整合已基本成熟,资本运作成为题中应有之义。我们预计近期有望在航天发动机资产证券化上实现突破,航天动力作为航天发动机资产整合的唯一平台,空间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