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上述因素也能导致股价上涨甚至大涨,但这不可持续,理智的投资者会借股价上涨逢高出货,中长线投资者也不会因此参与。
2、发生在投资者的设定投资期限内。有些行业规划政策的提出,可能两三年后才能产生明显效果。
有些催化因素属于长期影响因素,建立在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及社会变革趋势基础之上,对大部分投资者(包括机构)未必是可资利用的因素。
比如中国老龄化趋势,从“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这一信息出发,很难把握行业投资机会。倒不如类似“今年大幅提高退休人员工资”这样的消息刺激,更能成为行业驱动催化因素。
可"预测"的催化因素,最有价值3、可被预测。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准确识别并进行预测的催化因素,通常也是最有价值的因素。
散户在这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出利好消息追高被套是造成亏损的重要原因。
上表列出的大部分催化因素对普通投资者而言都是不可预测的(只有公布才知道,而机构则有信息渠道提前掌握并布局),这是今天之后的催化因素只有会议及展览的原因。
我们需要在消息出来之后进行分析,不一定马上做第一波上涨,待其回调后再次发酵时介入也可以,尽管成本会抬高。
真正利好因素会对股价上涨形成长期支撑,耐心等待观察有时是更明智的选择。
三、关联指数表现分析如下:
1、关联指数的选择基于通达信软件能提供的所有指数,有的指数最近才编制,不代表该行业板块之前没有表现。
2、启动日期是将关联指数与上证指数叠加对比,找出最近一波上涨趋势(高低点依次抬高)的起始日期。
绝大部分指数都会提前消息公布日或会议开幕日启动,提前天数与上涨持续天数成正相关(均指交易日非自然日);早启动意味着更长的上涨持续时间,如信息安全、医药生物、机床制造等,这些板块的利好因素都是有长期影响的,后面会看到它们在大盘走弱时更抗跌,回调幅度普遍偏小。
3、对于突发的催化因素,如官员讲话及市场传言等,市场缺乏充分准备,提前天数少,当然持续时间也短。
没有合适的关联指数可用也是原因,如京津冀协同发展,房地产并不是合适的指数,概念股廊坊发展2月7日就启动了(重庆板块代替重庆自贸区也不合适);蓝宝石是指数在事件发生后才编制;京津冀雾霾天气持续一段时间后,空气治理才在大盘带动下有所表现。
4、一个明显特征是提前天数与持续天数重合度高,说明在大盘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主力更可能借助消息刺激出货(散户积极买入正是主力能够出货的大好时机);散户尤其要对媒体每天大肆渲染的利好因素持谨慎态度。
大盘环境有利则可以持有更长时间,如博彩概念,2月10日见顶,而上证指数2月19日才阶段见顶,这是该概念板块持续天数远超提前天数的重要原因(29天对比16天)。
5、持续涨幅与持续天数有一定关系,更主要与板块概念的爆发力及前期是否经过爆炒有关,如次新股概念的爆发力就强,医药生物是慢牛走势。
6、更有意义的是将启动至今涨幅(至3月14日收盘)与持续涨幅对比,用回调幅度来反映板块的抗跌性。黄金分割将一波上涨走势的回调大致分为三种:
(1)回调1/3,此处支撑为强支撑;
(2)回调1/2,此处为正常支撑;
(3)回调2/3,此处为弱支撑。回调幅度超过100%,说明创下启动起来的新底,如生态农业,这与两会没有按惯例特别关注农业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