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子公司分食资产证券化蛋糕 各家风格尚不明显
面对资产证券化的蓝海,券商、信托、基金子公司等多家机构布局迅速。记者从业内人士了解到,目前券商在企业资产证券化方面先发优势较为明显,基金子公司在团队和资源积累方面尚需补课。
基金子公司
需补团队短板
今年上半年,多家基金子公司资产证券化项目落地,基础资产种类涉及电力上网收费债权、天然气收费权、股权质押式回购债权等多种类型。
事实上,不仅基金子公司,券商和信托也均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上加快步伐。据了解,不同机构展开的不同类型的资产证券化项目各有侧重,大致可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企业资产证券化,券商参与较多,也是基金子公司重点突破的业务类型。二是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而目前此类业务的受托机构全部为信托公司。
“这两类之间还有一个中间地带,就是以银行为原始权益人,以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为载体,基础资产是银行传统信贷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如信托受益权等。未来这也是基金子公司业务发展的方向。”万家共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金融市场部总监陈剑表示。
就企业资产证券化市场而言,业务体量最大的主体是券商,基金子公司尚在探索阶段。尽管不少基金子公司为发力资产证券化业务专门组建了团队,但在陈剑看来,和券商相比,基金子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最大的差异仍在团队的综合能力上。
“不同于传统资产管理业务,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需要更多投行的经验和积累,券商更有优势。”陈剑表示,在资源积累方面,券商投行部门本身也有更多项目经验沉淀,比如此前承销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的项目更容易转化或衍生出资产证券化业务,具有先天优势,“蛋糕本身十分大,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给基金子公司去弥补这块短板。”
陈剑同时表示,基金子公司不像券商投行那样有多种金融工具可以使用,这也使得他们对资产证券化业务更加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