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证监会提出允许基金公司到香港设立子公司从事资产类相关的业务。此后,先后有24家基金公司设立了香港子公司,广发、嘉实、华夏等基金公司还在英国、美国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从证监会披露的基金公司设立香港子公司审批表来看,2015年有前海开源基金、2016年有永赢基金申请设立香港子公司。据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目前也有一些实力不俗的中型基金公司有意愿落“子”海外,多元化拓展业务范围。
从已经设立的境外子公司情况看,多数基金香港子公司业务集中在QFII、RQFII、沪港通、债券通等业务,在美国、卢森堡、爱尔兰和开曼群岛等地设立基金产品,产品类型已经较为丰富。其实,相比历史悠久、规模庞大的海外机构,这些香港子公司犹如小舢板被推入茫茫大海,能够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是抓住2011年的RQFII业务以及香港内地市场互联互通带来的重要机遇。据记者了解,不少香港子公司在成立较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实现盈亏平衡,由于香港市场租金、人员费用高,很多香港子公司长期亏本运作。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两次重要机遇出现,一批抓住机遇的基金子公司实现盈利。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中资背景的机构资产管理规模在香港市场中的占比不超过10%,在欧美市场这个占比就更小,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资金与中国资产在海外不断扩张,中资资产管理公司也会和其他国家同业一样,在全球市场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业内人士认为,伴随着监管进一步规范,未来或许有更多基金公司设立境外子公司,加快包括公募基金在内的资管行业的国际化步伐;境外子公司需要通过资产多元化配置能力向全球投资者证明自己的价值,才能获得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