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3月20日,3月份共有10只基金在修改基金合同中增设了C类份额,占所有修改合同的基金近三成。其中包含8只指数型基金,在指数型基金中,华夏基金旗下增设C类份额的指数型基金有3只,占了近一半的比例。
华夏基金曾在今年3月5日发布公告,一次性宣布了3只ETF基金增设C类份额,分别是华夏MSCI中国A股ETF联接、华夏上证50ETF联接、华夏沪港通恒生ETF联接,并将C类份额基金赎回费率设为:赎回时份额持有不满 7 天的,收取 1.5%的赎回费,持有满 7 天以上(含 7 天)的,赎回费为0。
华夏基金相关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透露,C类份额基金更适合短期交易,增设C类份额主要是为了适应投资者的需求,国内ETF产品未来都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这次增设C类份额也算是对老产品的精耕细作,同时也促进此类产品的发展。
恒丰泰石总经理韩玮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指数基金在中国收费过高是普遍问题。不同基金对C类份额的定义不同,比如有些C类对持有期长的投资者可以享受低费率的好处。”
部分清盘风险基金修改合同
今年一季度以来,基金界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一方面是明星产品的火爆募集,另一方面是多只基金面临清盘的残酷现实。
记者注意到,3月以来宣布修改基金合同的基金中,红塔红土盛商一年定开债C、红塔红土优质成长C、红塔红土盛隆保本混合C、泰康新回报灵活配置混合A等基金规模正面临着被清盘的风险,分别为0.54亿元、0.1亿元、0.1亿元、0.6亿元。
面对迷你基金的清盘,一些公司选择破罐子破摔,一些公司正积极摸索出一些迷你基金的解决方案。此次扎堆修改基金合同中,冒出的4只面临清盘的基金,是否在于扭转其面临清盘的颓势?
安徽美通资产董事长陈红兵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基金合同中通常都设有止损线,当净值达到止损线的时候就面临清盘的风险,为了降低被清盘的风险,这时候修改基金合同中的止损线是有必要的。
修改止损线本质上是给基金经理操作上提供可操作空间,如果不进行修改一方面基金会面临被强制清盘的被动。
此外,在止损线下,基金公司还面临赔偿的法律风险,因此这时候修改基金合同是多数公司采取的办法,但能否避免再次被清盘的风险,则主要还是看基金经理的操作风格和投资标的以及市场行情的配合。
韩玮认为,“净值低于5000万也不是一定就清盘,部分面临清盘风险的基金,有可能出于潜在投资人要求修改费率,也可能通过降低费率提高竞争力来企图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