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站内文章:
软件用户服务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股民天地 >> 基金 >> 基金情报 >> 正文
三季度委外投资将迎到期高峰 赎回比例可能不大
作者:tangyuan 更新时间:2017-8-7 11:27:16 点击数:
分享到:

二季度债券基金规模为1.74万亿元,环比下降12.32%,同时,年内公募基金清盘数量已经突破30只,刷新了历史最高全年清盘数量,而这一切背后都有委外资金的影子。

多家机构都表示,市场委外资金早已突破10万亿元,基金行业无疑是委外资金的集中地。在“3·17”新规实施后,定制基金的发行有了一定的限制,但委外资金依旧是左右基金行业规模变化的重要因素。

多家基金公司人士对中国基金报记者表示,三季度可能迎来大量委外基金集中到期。届时,基金公司该如何应对?

赎回比例可能不大

一家大型银行系公募专户投资经理坦言,去年三季度发行了不少委外基金,今年三季度会陆续到期,但最终的赎回规模和对市场的影响会低于预期。

他说:“有一些机构其实在今年年初已经完成产品的运作,无论是赎回还是续期都与基金公司进行了协商。另外,债券市场经过9个月调整,机构委托人目前都非常理性,在这个时候是否还有必要赎回,是需要讨论的。有的委托人不但没有赎回,反而还有可能追加投资。长期来看,委外还是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华北一中型公募人士认为,委外业务要分银行和保险来看,银行委外业务量在萎缩,预计三季度到期后银行委外选择赎回的会比保险多。今年开始,金融行业进入监管大年,一些监管措施对农商行和城商行委外业务的打击较大,同时,股债一度双双走低、理财资金成本居高不下,银行委外的意愿进一步降低。“近两年,股债两市没有趋势性机会,公募基金的投资业绩逐渐不能满足银行、保险等机构的要求,加上银行、保险的监管趋严,委外投资的规模都有所减少。当然,投资的需求也不单单是对收益的高要求,避税、分红等也是公募基金的优势。”

华南一家城商行资管部总经理则表示,单从银行角度来看,新增委外的萎缩并不意味着会出现较大的赎回比例。去年由于债券市场的行情并不好,委外基金能够达到预期业绩的占比极低,去年三季度成立的基金基本没有实现太大盈利,“不续期就会直接出现亏损,如果是银行同业理财端的资金,有刚兑规定,可能不太好处理。”

上述华南城商行总经理表示,对于银行来说,委外是否赎回,盈亏是需要考虑的,主要还是看机构负债端能不能支撑以及机构的经营思路。“去年理财规模上得那么快,很多都是做同业理财然后去做委外的,同业理财今年肯定会收缩,委外新增规模可能也会收缩,存量可能更容易得到续期。”

华东一家城商行资管部总经理也表示,三季度不会大规模赎回委外,可能会对基金公司重新进行选择。

上述银行系公募专户投资经理也坦言,委托投资有其内在需求,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讲,会在国内选取最好的投资管理人,银行有客户优势、渠道优势,资产管理公司有投资管理能力的优势,依靠资源整合、优势共享,渠道优势和投资管理的优势将会更加契合。

主动清盘更好

更多的基金公司则表示,依然要做好清盘的准备。

华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监表示,委外在2016年发展过快,但这是阶段性的,今年公司的策略是整固,即去年是做大,今年是做强,强了以后才能继续做大。他表示,整固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规模的整固,二是投资的整固。今年上半年,债券基金收益率不是很高,因此,要跟客户沟通好,有效稳定客户的预期。另外,要提高投资能力,让投资更适应市场,更适应客户的需求。

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随着委外逐渐到期撤出,基金公司应该有主动清盘的观念。今年以来,基金产品清盘速度明显加快,无论是出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积极响应监管及市场趋势,还是整合优化旗下产品线、减少损耗,都应在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的前提下,主动处理到期的迷你基金。

他说:“相比于在清盘边缘线苟延残喘、拉资金冲量、占用资源,主动清盘反而是一件好事,可以使基金公司集中精力做出真正好的基金。就像保本基金、封闭式基金一样,委外基金作为一类基金品种,正在陆续退出历史舞台,任何一家企业的产品都是推陈出新,基金行业同理。”

该人士指出,委外基金清盘并没有损害持有人的利益,是由于特定时期的客户需求的产生而诞生,由于市场和需求发生了变化,需要及时调整产品布局。虽然今年以来公募清盘基金已达30多只,但在当下的时点,清盘依然是最实际的行为。

北京证券网
    
今日要闻
栏目48小时热点
全站48小时热点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12014895号-3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