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明确投资策略中有关稳健资产的投资范围,细化可投资的相关品种,严格控制信用风险。此外,明确了风险资产放大倍数。风险资产中,权益类资产投资金额不得超过安全垫3倍,信用等级在 AA+(含)以上的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金额不得超过安全垫10倍,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以及其他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金额不得超过安全垫5 倍,且各类风险资产的投资金额除以各自倍数上限,加总后金额不得超过安全垫。
沪上一位掌管保本基金的基金经理对记者坦言,由于征求意见稿对投资操作做了严格的限定,这强化了保本基金的“保本属性”,有益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但在保本基金的运作初期,安全垫累计速度会变得很慢,短期内保本基金的净值表现将会出现低波动现象。这意味着,只有积累到一定收益之后,基金业绩的弹性才会显现出来,他预期,未来保本基金的收益率极可能大幅分化。
事实上,今年以来,保本型基金的收益率并不尽如人意。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8月12日,今年以来保本基金平均净值仅上涨0.6%左右,此外,有多达27只保本基金今年遭遇了亏损,亏损最大的一只保本基金达到了7%。
一位保本基金的基金经理坦言,多数保本基金为去年末今年初成立的次新基金,正在积累安全垫,因此不敢提升股票仓位,而债券投资部分,由于债券本身收益已经大幅下滑,还需要严防信用风险,投资也较为谨慎。
据悉,8月2日,金鹰保本C单位净值突然暴涨57.52%,而此前该基金净值一直在1.010元附近波动。业内人士预计,该基金净值暴涨则是因为大比例赎回所致。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保本基金设置的保本周期越发灵活,较之传统的3年保本周期,大量出现1.5年和2年的保本周期型产品。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王群航认为,市场本就缺乏系统性行情,“新规”之下,权益类资产的“创收”能力受限,而如果保本周期期限短了,一来对于提高收益不利,二来若遇到债市行情不好的时候,还没有做出或者做好安全垫,期限就满了。他预期未来3年期保本周期的保本基金将重新回归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