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站内文章:
软件用户服务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股民天地 >> 基金 >> 基金看市 >> 正文
基金公司“招兵买马” 团队建设迎来挑战
作者:jincvip 更新时间:2016-8-11 8:49:30 点击数:
分享到:

同时他表示,基金研究和股票债券研究差异较大,同时考虑到规避利益输送问题,基金公司不能沿用以前股票债券投研团队。

“FOF在中国已经运行多年,此前非公募基金行业的FOF业务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些FOF产品研究方法一般是先研究哪些股票会上涨,第二步研究哪些基金重仓哪些股票,第三步再买这些基金。到后期有些FOF干脆直接买股票。但最后实践证明这类FOF运作模式本末倒置,产品也很难存续。原因可能在于此前的FOF产品直接把股票债券的投研班子拿过来用,没有专门建立一个新的投研团队,以后公募基金开展FOF业务需要吸取教训,一定要建立一个专门的基金投研团队。”上述基金公司产品部总监指出。

“量化投资人士可以用量化模型选股,券商里做基金研究的人员都是未来FOF业务部门青睐的人才。”他同时称。

业内人士均认为,在基金公司FOF人才引进上,在保险资管做大类资产配置及券商做基金评价的人士,在FOF投资上各有优势。但基金公司招人也会有现实考量。“保险资管行业做基金投资已上轨道,其人员不一定愿意转到前途未知的公募基金FOF部门。

另一方面,目前业内只有四家券商有基金评价中心,类似海通这种大券商的相关人员不会轻易跳槽。此外,从卖方转做投资,双方需求达成契合也有点困难。”一位负责FOF筹建的基金经理坦言。

即便是基金公司内人力资源整合也并非易事,“公募FOF怎么考核投资业绩,将来能不能做大FOF基金规模,甚至什么时候FOF产品能出来,目前都是未知数,公募原有投资人员不一定愿意去。”上述基金经理补充道。

北京证券网
    
今日要闻
栏目48小时热点
全站48小时热点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湖北省速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12014895号-3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