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大盘有望构筑又一底部
沪深股市在小规模、非全流通环境下运行了20年,养成了两个习惯:一是对行情的高预期和对股票的高估值;二是对新股 、成长股、概念股的过度追捧。
一来整个市场的流通市值占社会货币总量的比例很低,只要有“赚钱效应”,外围资金就会源源不断跟进,股市保证金就会成倍增加;二来无论你炒多高,非流通股东都只能干瞪眼,炒来炒去就是那些已经在流通的股份,股票的绝对供给不会增加一丝一毫,市场的资金存量不会减少一分一厘。
从历史上看,每次大盘见底之前都会有两个条件同时出现,即上证50指数的成交金额占比突破它的250天平均值,同时其3天平均成交金额占上证指数 3天平均成交金额的25%。本次大盘见顶是在上证50指数3天平均金额占比创下19.38%年内最低后产生的。上周它有效突破了250天平均值,本周四则超过了25%。市场又找回了一条有效而经济的能量配置途径,节后大盘有望构筑出继2132点之后的又一个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