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晚间,央行决定,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这是央行2016年来第一次降准,也是去年以来第六次降准,上一次宣布降准是在去年10月23日。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认为,央行降准是重大利好,货币宽松利于稳定经济及股市!
华泰证券首席分析师罗毅评认为,降准预计释放流动性7000亿左右,对股市形成正面维稳作用。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认为,一二月数据估计不及预期;降准缓解短期流动性偏紧;为供给侧改革营造适度货币环境。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从平补外汇占款流失来看,早就有降准的必要性;从“权威人士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文的要求来看:货币政策需要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整。这几天股市的调整和货币市场利率的反弹,提供了降准的契机;从汇率与利率的关系来看,随着汇率的稳定,也为降准提供了窗口。
历次调准后股市表现如何?
市场上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降低准备金率会释放流动性,对股市构成利好,而提高准备金率的效果正好相反。
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呢?
数据显示,从2010年1月到2011年6月,央行在一年半的时间里连续12次提高准备金率,但上证指数在次日下跌的情况只出现6次,占比仅为50%。调高准备金率仅在最开始的几次利空效应比较明显,如2010年1月12日央行宣布准备金率由15.5%调升至16%,次日沪指暴跌3.09%,2012年2月12日和2010年5月2日央行宣布调高准备金率后,沪指其后首个交易日也均出现下跌。
与之相对的是,自2011年11月30日央行开启降准周期以来,已累计实施了8次降准,其中5次都出现在去年(不含本次降准,下同)。从降准对股市影响来看,亦是降准周期开启时利好作用较明显,如2011年11月30日首次降准时,其后首个交易日沪指大涨2.29%,2012年2月18日降准后,沪指再次上涨0.27%,不过此时降准的利好效果已大大减弱。放到当前降准周期来看,8次降准中有5次在消息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沪指都出现下跌。
当然,以上都是从调准对A股短期影响的观察,A股长期走势受到调准的影响更小。
哪些板块受益降准?
一般来说,降准对资金敏感型板块利好程度较大,对部分蓝筹板块也有一定利好作用。
银行:降准放松了银根,有利于扩大银行的可放贷规模,对于银行股是直接利好。
券商:央行降准将会刺激股市成交量增加,投资者交投活跃,而股市成交量增加最为受益的就是券商板块。
其他:降准虽然不等同于降息,但随着银行间流动性的些许好转,银行间市场的资金价格有望出现一定程度回落。资金价格的回落也会是民间借贷等资金信贷的投资回报率回落。相比之下,蓝筹股,尤其是始终能够保持高分红比例的蓝筹股,其持有价值将有所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