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以来,三板做市指数持续上行,新三板交投明显回暖。临近年底,市场对于分层、转板等相关制度红利出台的预期强烈。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从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角度看,现阶段除了全国股转系统层面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安排之外,来自更高层面的支持新三板发展的政策措施也值得期待。
交投明显回暖
11月以来,三板做市指数不仅罕见地十连阳,而且单日成交额重返10亿元以上。以11月17日为例,新三板整体成交量为2.89亿股,环比增加17.46%;成交额为16.81亿元,环比增加17.65%。其中,做市转让板块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为2.3亿股和13.63亿元,环比分别增加36%和23%。
业内人士分析,新三板交投趋向活跃主要与全国股转公司此前公开表示的多项制度红利渐近有关。其一,全国股转公司副总经理隋强此前在出席金融街论坛时表示,目前新三板市场已具备实施内部分层的条件,年底将推出分层制度,同时,为了进一步发挥市场的优胜劣汰功能,将进一步完善摘牌制度;其二,根据全国股转公司其他负责人的表态,年底前推动新三板挂牌公司向创业板转板的试点有望启动;其三,证监会4月曾表态,推进公募基金投资新三板指引工作。随着沪深股指趋于稳定和IPO重启,业内人士预计公募基金投资新三板有望取得进展。
在估值方面,新三板估值的优势明显。民生证券相关分析师表示,截至11月16日,经过4月以来的调整,新三板整体PE水平已下降至30倍左右。新三板相对于创业板的估值折价率从年初的47%下降至37%。
在此背景下,一些机构针对新三板表达了“分层牛”的期待。广证恒生相关分析师表示,新三板制度红利渐近。一些机构和大户已经着手在红利落地前布局新三板。